德国踢波兰-德国北部联赛波兰
二战德国闪击波兰瞬间沦陷,但是波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那个手机用户好像说跑题了
波兰灭亡有四个主要原因。我由外因到内因这么说。
首先他的盟国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始终没有出兵,而且张伯伦在拿到的承诺后,一直认为德国人不会真的打。而打起来以后波兰的两个盟国都怂了。没有分德国西线的压力,导致一个唐吉坷德式的波兰很快灭亡。
其次,但泽自由市问题,但泽是国联管理,波兰在国联提过德国人修铁路通过波兰走廊跨但泽到东普鲁士的说法是不可取的可能是,但是国联没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之后说一下波兰国内
波兰首先军事力量确实不行,武器装备还是中世纪的骑兵,,整个军事理论体系不健全,军队兵力虽然多,但是组织度和整个训练不到位。
其次是对闪电战不了解。依然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那一套深沟高垒的阵地战办法。波兰当时认为如果单线作战,可以顶住德国并且很可能反推的。结果就是飞机都没起飞就被干掉了。军团今天早上集结了,下午就被打垮了。
二战序幕的波兰战役,双方真实表现如何?是否波兰真的不堪一击?
波兰战役标志着德国闪电战的正式启动。德国军队以闪电般的速度入侵波兰,并在一个月内击败了波兰。而波兰也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他们的军事实力的对比吧。
让我们看看这场战斗前波兰的军事实力:波兰陆军有39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3个山地步兵旅、2个装甲摩托化旅和近80个民防营。有220辆轻型坦克、650辆超轻型坦克、4300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900架飞机。波兰海军拥有16艘作战舰艇和辅助舰艇,总兵力约为100万人。
在这场战斗中,德国陆军投入了7个装甲师、4个轻型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步兵师,共计15个师,配备2800辆坦克。虽然有相当数量的坦克是1号和2号坦克这种超轻型坦克。但是德国陆军也有一些优秀的尖端轻型坦克,如从捷克斯洛伐克缴获的lt35和38t。德国空军投入了两支航空队,近2000架战斗机,并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BF109和俯冲轰炸机ju87“斯图卡”。因此,在技术和装备方面,德国军队比波兰军队具有绝对优势。
在大多数战斗中,波兰军人体现了一个军人忠于国家、拥有马革裹尸的决心和勇气。但如果扩大到战略层面,波兰的战败是先进军事观念战胜落后军事观念的体现,但这并不能证明波兰军队的无知和落后,因为当时世界主流战略指导思想仍然是“步兵是作战的决定性力量,而装甲部队只能作为辅助作战部队出现在战争中”,虽然德国统帅部同样对于装甲部队作为抱有疑惑,而且对于组建装甲部队十分犹豫,但最终他们仍旧接受了这种新颖的战争理论。然而,波兰很不幸,碰巧遇到了有才华的军国主义者聚集的德国。
波军的错误主要集中在作战观念陈旧,指挥呆板,部队整合差,对于新时代的战争缺乏认识。最后导致了战争的失败。波兰的军队并不是不堪一击的。整个战场中波兰军队的表现还是十分不错的。
德国足球队vs波兰队那队实较强
北京时间6月17日03:00(法国当地时间16日21:00),2016欧洲杯C组次轮在法兰西大球场开始第2场较量,德国0比0战平波兰,穆勒和莱万多夫斯基均哑火,波兰影子前锋米利克多次错过机会。两队同积4分占据小组前2位。这是本届赛会首场互交白卷的比赛。
波兰2014年在本届欧洲杯资格赛主场首胜德国,终结了此前对阵德国的不胜尴尬,但德国在双方交锋历史上其余19场取得13胜6平。两队均在首轮取胜,波兰仅用法比安斯基和格罗斯基分别替换斯泽斯尼和卡普斯特卡出场。德国仅用伤愈的胡梅尔斯替换穆斯塔菲进入首发。
赫迪拉开场仅3分钟就因连续犯规被罚黄牌。德国第4分钟错过机会,德拉克斯勒左路传中,格策8码处头球攻门高出。随后德拉克斯勒传球,赫克托左路远射偏出远角。德国第16分钟再次错过机会,穆勒左路抢断皮什切克后七日禁区左侧传中,克罗斯1处铲射偏出左侧立柱。
波兰逐渐展开反攻,但莱万多夫斯基和米利克的射门先后被封堵。此后波兰一度形成围攻之势,勒夫在场边要求球员压上缓解被动局面。德国重新获得控制比赛角色,但波兰收缩防守并未留出机会,德拉克斯勒在外围的两度射门均被挡出。
波兰下半场刚开场险些破门,格罗斯基禁区右侧传中,博阿滕未能拦截,米利克近距离俯身头球攻门竟然偏出。随后克罗斯送出直传,格策禁区右侧的射门被法比安斯基扑出。波兰反击颇具威胁,米利克右路反越位试图突入禁区右侧,但胡梅尔斯及时回追漂亮铲断。
第58分钟,莱万多夫斯基25码处任意球假射后脚后跟轻拨,米利克25码处劲射擦左侧立柱偏出。1分钟后,莱万多夫斯基禁区边缘内的射门被博阿滕及时封堵。胡梅尔斯角球混战中头球攻门高出。克罗斯的远射稍稍高出。许尔勒替换格策出场。格罗斯基禁区左侧传中,米利克12码处扫射踢空。
许尔勒反击中左路传中,厄齐尔禁区边缘内左脚第一时间扫射被法比安斯基托出横梁。戈麦斯替换德拉克斯勒出场。克罗斯远射被救下,厄齐尔远射偏出。格罗斯基左路任意球小角度直接射门稍稍高出。最终双方贡献本届欧洲杯的首场0比0比赛。
德国为什么要占领波兰
波德战争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突然出动58个师,2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和6000门大炮,向波兰发起“闪电”式进攻。9月3日,英、法两国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地处中欧的波兰西接强大的德国,东临社会主义苏联,这种与强国毗邻而居的特殊地理位置似乎注定了波兰多灾多难的命运。20世纪以前,它曾三次被俄国人和德国人瓜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才重新恢复了独立。 一战德国战败后,根据《凡尔塞和约》,德国东部的领土划给了波兰。这些划给波兰的领土包括“波兰走廊”这个狭长的地带,走廊尽头的但泽被辟为了一个非军事化的国际自由城市,它也是波罗的海最大、最重要的海港之一。这里生活着100多万日耳曼人,他们已经被波兰分隔,而远离了祖国。因此德国人一直对失去但泽和“走廊”地区耿耿于怀。 上台后便发誓要报这一箭之仇,也许在他看来,波兰甚至是比法国更不可饶恕的敌人。更重要的是,波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苏联,西临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濒波罗的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波兰是当时英、法在欧洲诸盟国中军事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德国如果占领波兰,不仅能获得大量的军事经济资源,而且还能大大改善自己的战略地位;既可以消除进攻英、法的后顾之忧,还可以建立袭击苏联的基地。 野心勃勃的以极快的速度重整军备,在短短几年间就把德国从《凡尔赛条约》下的受辱者变成欧洲最强的军事强国。 自1938年10月起,德国曾多次向波兰提出归还领土的要求,要波兰交出“波兰走廊”和但泽,并将在“波兰走廊”建筑公路、铁路的权利也转让给德国,遭到了波兰政府的严辞拒绝。 1939年3月15日,兵不血刃地迅速兼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下一个侵略目标直指波兰。给武装部队下达了一份代号“白色方案”的绝密命令,它的目标是在这年的8月底或9月初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入侵波兰,同时要求这个时间不可更改。 似乎算准了英、法的心理,他对将领们说:“我在慕尼黑会议上领教过英、法的头面人物,他们根本不是能打世界战争的人。再说,他们凭什么同我们打仗?他们才不肯为一个小小的波兰送死!” 然而,3月23日,英、法正式结成军事同盟,并对波兰的安全给予了保证。有了英、法的保证,波兰态度更加坚决。 1939年7月28日,获悉一个重要情报,英、法军事代表团将赴莫斯科,届时将形成共同抗德的联盟。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军事大忌就是同时在东线和西线作战。即使再狂妄自大,也绝不敢违背这一原则,愚蠢地将自己陷入疲于奔命的尴尬境地。他若要入侵波兰,准备在西线与英、法开战,就必须稳住东线的前苏联。同样,英、法的目的则是要调动起东线的前苏联,迫使因惧怕两线作战而退缩。 双方都将最大的赌注压在了苏联身上,对于斯大林来说,暂时还不存在倒向哪一方的问题,现在英、法和德国双方都在他的股掌之上,他只想利用这一历史的机遇做出最有利于苏联的决策。眼下斯大林还不想在准备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卷入双方的争斗,“因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而充当一方的炮灰”。此外,再加上苏联提出要保卫波兰,抗击纳粹入侵,就必须允许苏军进入波兰境内,遭到了波兰政府的拒绝,因为他们对苏联人的戒心并不比德国人的小。波兰的这一决定使斯大林下定了决心。 1939年8月23日,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赶到克里姆林宫会见斯大林。当晚,双方便签署了一经签字立即生效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达成了共同瓜分波兰的秘密议定书。暂时免去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他要放手对付波兰了。 1939年8月31日晚,一支身穿波兰军装的德国党卫军,冒充波军袭击了德国边境的格莱维茨电台,在广播里用波兰语辱骂德国,并丢下几具身穿波兰军服的尸体。接着,全德各电台都广播了“德国遭到波兰突然袭击”的消息。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轰炸机群呼啸着向波兰境内飞去,目标是波兰的部队、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几分钟后,波兰人尝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中打击。波兰城市和港口遭到德国战机的轰炸,首都华沙也未能幸免。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空中和地面的紧密配合使波兰乃至整个世界第一次领教到了“闪电战”的利害。 波兰军队猝不及防,不到48小时,波兰空军就被摧毁。无数火炮、汽车及其他来不及撤退的重型装备当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波军防线。 开战后,波兰驻英国大使迅速致电英国政府,报告波兰受到空袭。德国大使否认了轰炸的事实,但不久就被官方证实。英国国王乘车前往唐宁街造访了首相张伯伦,在首相夫妇开车到达众议院之际,议会正在进行最后的讨论,决定对纳粹统治的头目开战,而不是对德国人民开战。 记得一年前,英国还认为只要满足的要求就能够避免战争,首相张伯伦一直认为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欧洲战争。当时他对英国民众说:“在我看来,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顺利解决只是欧洲寻求和平举措的一个前奏。今天早上,我还同德国总理进行了谈话,这就是我们共同签名的文件。”但是,一年后,张伯伦首相渴望在任期内维持和平的梦想就被打破了。 此刻,英国准备参战,英国国王脱掉了皇家盛装,穿上了空军制服。丘吉尔也加入了战时内阁,整个国家都为他能把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再次奉献给国家而感到高兴。军队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儿童都撤离了伦敦。 9月3日上午9时,英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上午11时之前,提供停战保证,否则英国将向德国宣战。正午时,法国也向德国发出了类似的最后通牒,其期限为下午5时,但对英、法两国的最后通牒置之不理。于是,英、法两国相继对德国正式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军突破波军防线后,以每天50至60公里的速度向波兰腹地突进。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波兰人进行了顽强抵抗,战马与坦克搏斗,与火炮对抗,在一次又一次的绝望挣扎中,上演了一场实力悬殊的大屠杀。 而另一边,英、法两国虽然在西线陈兵百万,却始终在工事背后,按兵不动,宣而不战。这场所谓的战争后来被称为“奇怪的战争”或“静坐战”。丘吉尔事后讥讽道:“巴黎和伦敦以为坐着就能把那笔债躲过去。” 9月6日,波兰政府仓惶撤离华沙,迁往卢布林。9月8日,德国装甲师到达华沙外围。9月17日,大局已定,波兰彻底陷落。 9月18日,德苏两国军队在布列斯特至力托夫斯克会师。希望赶紧占领华沙,命令德军必须在9月底之前拿下华沙。9月25日,德军开始向华沙外围的要塞、据点及重要补给中心进行炮击。9月26日,德国空军开始轰炸华沙。9月27日,华沙守军停止抵抗。9月28日,华沙守军司令向德国第8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兹上将正式签署了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一个战役,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在波德战争中,波军阵亡约66000人,伤10余万,被俘40多万人。德军阵亡约10060人,伤30300人,失踪3400人。 对波兰的入侵实际上是一场。他疯狂地启动了战争的机器,拉开了一场人类战争史上规模之巨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的帷幕。
德国对波兰实行“闪电战”的用意是什么?历史上波兰命运多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德国首先进攻波兰是为了让英法以为其“祸水东引”的策略成功了,看英法联军数十万静坐不动就知道英法的险恶用心。德国也明白一战失败是由于在两条战线开战,进攻波兰,先与苏联结盟,稳定后方。与苏联瓜分波兰后,德国在毫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百万大军突击西欧,西欧诸国败得败、降的降。平定西欧后,德国大举侵苏,打得苏联措手不及。那时候几乎没有人会怀疑德国会赢得胜利。
波兰是地理位置的特殊,还有波兰号称有当时欧洲第一陆军的部队,想用这个国家试验一下 闪电战这种新型战法。而且国力相对较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