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交警官方公告-深圳交警猎虎赛程表
5·26广东深圳交通事故的调查情况
深圳警方通报称:“2012年5月26日凌晨3时08分许,侯某驾驶的粤BG077R号车牌的红色小车在滨海大道由东往西方向行驶至侨城东路段时,与同方向行驶的两辆出租车发生碰撞,造成其中一辆车牌号为粤BH1Q78的出租车起火,导致该车内3人当场死亡。”
交警部门初步调查,粤BG077R红色小车登记所有人为许×辉。交警经对肇事嫌疑人侯某血液酒精检测,结果为90.2mg/100ml,属醉酒驾驶。粤BH1Q78出租车上有2名死者为乘客,其身份也已确认。
交警部门称:目前,该事故仍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将会严格依法、公正处理,并及时通报事故相关进展情况。 事故发生后,有媒体发现一名男子与红色跑车上3名女子前往事发地附近的华侨城医院挂号就诊,该名男子与投案自首者相貌特征不符,怀疑“顶包”。
深圳交警2012年5月27日发布5月26日凌晨重大交通事故进展情况称,肇事司机侯某非红色小车车主,且醉驾超速行驶。深圳市委、市政府批示,要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处理好事故善后事宜。27日凌晨,深圳交警为此开展了交通整治“猎虎”行动。
深圳交警部门表示,该就诊男子与此桩交通事故不相干,由于在附近意外摔伤,恰好在26日3时57分左右进入华侨城医院就诊。而肇事司机侯某某在车祸发生后弃车逃逸,翻越道路中间隔离绿化带横穿道路,到达滨海大道南侧绿化带的草坪,打电话给其男性朋友吴某某,叫吴某某来接他。当日4时许,吴某某从南山欢乐谷附近住地乘粤BK8X87号出租车,将其接上车送至大梅沙游艇会所,侯某某进入8510号房间休息,并更换衣服。交警部门还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放映了视频录像片段。 2012年6月2日下午2时许,一位女网友在福田交警大队门前打出红色醒目横幅,向深圳5-26滨海特大交通事故办案警察公开道歉。
该横幅上书称,亲们:对不起!我也是曾质疑你们在调查5-26飙车案时“不公、不正、不廉、不明、、顶包”的一位小网民,现真诚向你们公开道歉!你们委屈了!你们辛苦了!魅力深圳会因你们的魅力而更具魅力!!
据了解,该女子现身之后,便有福田交警大队值班民警将其迎至办公室表示谢意。同时,大队值班领导再三向在场记者表示:“这绝不是安排的托。”
有网友表示,这位女网友可能是想借机出名,因为一个正常人不可能是这么做作的。
疑点:1、为何滨海大道红树林段数十个摄像头,无故坏掉;
2、为何深圳警方对此次事故过早的下结论,甚至部分警员在事实不明的情况拍胸脯保证,这个也能保证吗?
3、最近的一个现场视频,出现一个女子声称“不要说我是开车的”,这个疑点深圳警方不能解释,此案定不能“办成铁案”,望深圳警方慎重,珍惜民众的信任,为我党树立光辉形象,要爱惜羽毛···
深圳5·26事故结论
8月3日上午10点半,深圳市发改委在会展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事故鉴定专家吴志新在“5·26”重大交通事故纯电动出租车质量鉴定结论通报会上宣布的《质量鉴定结论》表明:E6“整车安全设计未见缺陷”。
经过专家测算,肇事GT-R在滨海大道时速达242公里,撞击时速为183-193公里,电动出租车时速为81-83公里,电动车被撞后尾部与树干碰撞速度为64-67公里,被撞后电动车尾部深凹1.05米,直接撞倒了电池包。专家称如果没有电池包,甚至可能把后排座椅切断。
另外,专家组通过碰撞仿真与乘客伤害分析,两次碰撞中,电动出租车内三名乘客受的机械伤害程度严重超出人体承受极限,对三名乘客造成了致命性的伤害。专家还表示,电动出租车第二次撞到树给乘客造成的伤害程度远远超过第一次,电池没有爆炸。
经过专家组调查,电动出租车96节电池中,有24节短路起火,其余完好。起火原因是车经过两次剧烈撞击,部分电池破损短路产生电弧,引燃内饰材料及部分电池。专家还称燃烧的电池极板保持整齐,层次分明,没有呈现爆裂现象。
最终结论是电动汽车没有发生爆炸,整车安全设计未见缺陷。专家组得出结论,两次碰撞中三名乘客所受机械伤害造成致命性伤害。确认e6电动出租车是国家汽车新产品公告内产品,不仅通过了国家相关检测机构的整车碰撞安全,还符合更高要求的美国检测标准。
结论要点:1、事故形态和严重性极为罕见;2、乘客受机械伤害程度严重超出人体承受极限,造成致命伤害;3、1/4电池短路燃烧,未见爆炸;4、e6纯电动出租车通过了国家相关机构整车相关安全检测,安全设计未见缺陷。(来源:深圳微博发布厅)
2012年8月3日上午,深圳“5.26”重大交通事故纯电动出租车质量鉴定专家组召开鉴定结论通报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526事故质量鉴定组组长吴志新表示,“5.26”事故中被毁的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整车安全设计未见缺陷”。
2012年5月26日凌晨,深圳市滨海大道红树林段发生了日产GTR跑车和比亚迪e6出租车严重碰撞,造成3人死亡、e6出租车损毁、着火的恶通事故。深圳市政府迅即启动了“5.26”重大交通事故纯电动出租车质量鉴定工作。
6月初,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简称深圳质检院)依法经上级质监主管部门授权组织质量鉴定工作,邀请国内电动汽车整车及动力系统、部件安全、结构安全、碰撞安全、电子电气安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汽车交通事故鉴定、火灾调查、材料燃烧特性等领域的13名业内权威组成专家组,就整车、车辆碰撞、动力电池、火灾及交通事故鉴定等五方面专项开展质量鉴定工作,其中,广东省内专家3名,省外专家10名。
专家们分别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广东省消防总队、北方车辆研究所、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等技术机构。专家组于2012年6月11日正式开展纯电动出租车质量鉴定工作,质量鉴定工作持续一个多月,于近日结束。
两次相撞 比亚迪e6电动车损毁起火
介绍,根据视频和道路实测数据,专家组确定GTR红色跑车制动前的车速,根据统计经验预估GTR碰撞时的车速,根据视频结合GPS数据确定e6的车速范围,以实测的车辆碰撞后的运动轨迹、车辆停放定位和姿态以及车身损伤变形的吻合度作为判断依据,反复进行仿真计算和交叉校验。
根据研究结果,两车碰撞时GTR的车速约为:183~195km/h, e6 的车速约为81~83km/h;e6尾部与树干碰撞时的车速约为:64.5~67km/h。
在“5.26”事故中,GTR红色肇事跑车以约242km/h车速行驶,经制动减速,仍以约183km/h车速与前方同向行驶、车速约81km/h的e6纯电动出租车发生严重碰撞,碰撞时两车相对速度超过100km/h。碰撞后e6纯电动出租车失控滑向右前方,尾部与路边大树发生严重的“柱碰撞”,树干侵入车体高达1050mm,造成e6纯电动出租车损毁、3人死亡和车辆起火。
严重碰撞两次 对三名乘员造成致命伤害
据介绍,根据现场勘查结果,专家组利用假人模型进行仿真试验,模拟当时e6驾驶员佩戴安全带,后排两名乘客未佩戴安全带的情景。根据碰撞仿真分析三名乘客的伤害程度为:第一次GTR红色跑车与e6电动车相撞时,e6驾驶员、后排左侧乘客、后排右侧乘客的HTC(头部伤害值)分别为2349.39、3039.56、1832.82,第二次e6电动车与路面大树相撞发生严重的“柱碰撞”时,e6驾驶员、后排左侧乘客、后排右侧乘客的HTC(头部伤害值)分别为5060.48、8040.78、4257.4。而HTC大于1860时,伤者的生存可能性极低。
根据分析,两次严重碰撞中,e6纯电动出租车内三名乘员遭受的机械伤害程度严重超出人体承受极限,对三名乘员造成了致命性伤害。
火灾原因:短路引起内饰材料及部分电池燃烧
专家组专门派工作人员对监控录像进行逐祯解析(时钟经过校准)。根据解析,比亚迪e6轿车碰撞大树后即03时08分40.20秒开始出现电弧闪光,电弧闪光约30次,持续闪了约16 秒,随后可见右侧和中部有小火焰,约18秒后,后车顶可见火焰。
电弧闪光42.45秒后,粤BG3Y07号电动出租车驾驶员巫海云拿着灭火器跑向着火的粤BH1Q78号比亚迪E6轿车,这时可见车顶和右下侧有火焰并伴有大量浓烟升起向北飘。开始出现电弧闪光51.81秒后,驾驶员巫海云开始灭火,火焰变黑。开始出现电弧闪光55.38秒后火焰又开始变红。
3时29分07秒第一辆消防车到达事故现场。2012年05月26日3时33分03秒开始喷水灭火,2012年05月26日3时33分58秒灭火成功。
据吴志新介绍,根据火灾现场勘验、取证检测、电池系统查证以及多次求证试验,判断e6纯电动出租车受到两次严重碰撞,车身后部及电池托盘严重变形、动力电池组和高压配电箱受到严重挤压,导致部分动力电池破损与短路、高压配电箱内的高压线路与车体之间形成短路,产生电弧,引燃内饰材料及部分动力电池等可燃物质。
比亚迪E6“整车安全设计未见缺陷”
根据专家组的鉴定结果,e6纯电动出租车是国家汽车新产品公告内产品,通过了国家相关检测机构的整车碰撞安全、系统电安全、电池安全等试验,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事故中,该车动力电池没有发生爆炸,72节单体电池(占全部96节动力电池的75%)未起火燃烧;动力电池系统在整车上的安装布局、绝缘防护及高压电系统设计合理。整车安全设计未见缺陷。
据介绍,目前运行的e6车型在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了全部试验,已经获得工信部汽车企业及产品公告以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3C认证证书,进入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第六批)
该车型安全性能满足:GB11551-2003《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20071-2006《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 GB20072-2006《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 GB/T18384.1—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国家标准要求。动力电池通过国家检测中心检测符合QC/T743-2006《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车内19个非金属可燃物品阻燃特性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要求。此外,按照美国FMVSS标准,美国US-NCAP以及美国保险协会IHSS试验工况进行了验证,同时满足ECE R100要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