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体育赛事

全国足球业余联赛方案-全国足球业余联赛方案公布

中国足球协会业余联赛的升级制度

全国足球业余联赛方案-全国足球业余联赛方案公布

赛事启动时中国足协的远景规划是在2004年构筑起中超、中甲、中乙、中丙(业余)四级竞赛体制,并在业余联赛和乙级联赛之间建立升降一体的全面衔接,故以“丙级”冠之,但此后就没有了下文,所以早期的中国足球协会业余联赛的优胜队伍并不能直接升入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

2014年开始,足协规定新参加中乙联赛的球队,经过准入审核,优先从2014中国足协业余联赛优胜队中产生 。2015年更是明确规定,初次报名参加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的俱乐部,将从中国足球协会业余联赛总决赛(或大区赛)队伍中按成绩顺序优先产生。而参加大区赛和总决赛的球队,实行俱乐部制,必须在当地工商或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参加中国足协杯的业余俱乐部需要在工商部门注册),并提交资质证明复印材料,方能参加大区赛和总决赛 。在准入条件上,为业余足球联赛与中乙联赛的衔接,铺设了通道。

业余足球要怎样发展?

业余队成绩再好也无法升级成职业队,中国足球这种泾渭分明的竞赛体系在世界足坛显得非常“另类”,当足球在中国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如何做好职业与业余之间的衔接,便成为中国足球今后必须面对的问题。

成熟的欧洲、南美职业联赛,通常第1、2级别的联赛为职业化,其下为业余联赛,之间依靠严格的资格准入监督机制和升降级控制。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成绩上能够升级,如果无法达到财政等各方面的标准,业余俱乐部也无法进入职业联赛。2008/09赛季,就是为了给职业与业余之间设立缓冲,德国足协专门组建了3.Bundsliga,取代原先分成3组的地区联赛,成为职业的德乙联赛与纯业余的地区联赛之间的半职业联赛。这样,像1990年代前东德球队在财务制度上不符规定,但成绩却异常突出最终不得升级的怪现象也就不会发生。就像法国第3级的全国联赛和意大利的C1、C2联赛,以及英格兰第5级别的协会联赛,都是职业与业余之间的桥梁,并且有严格的升降级制度保障。

这方面,职业化时间短暂的我们要学习的,恰恰是同样面临短期内构架联赛体系的日韩。1993年J联赛草创,原本的企业联赛被分成JFL1和JFL2两组业余联赛体系。但直到1999年日本足协才创立了职业化的J2联赛,此前整整6年,业余组的JFL1联赛俱乐部因无法达到足协职业化的标准,不得不耐心等待。同时,代表业余联赛最高级别的JFL联赛也随之成立。部分无法达标的原JFL2联赛球队,以及更低级别的地区联赛球队,共同构成了J联赛体系最重要的环节。到2008年,J1、J2、J3联赛的规模都达到了18支,终于形成了完整的职业与业余俱乐部转换的框架。在JFL联赛之下,日本还有9个地区联赛,46个县联赛和大学联赛的业余足球梯级结构,只要符合日本足协有关职业化的标准,他们都可以从最低级的县联赛打起,逐步实现职业化的梦想。

韩国职业足球的步伐比日本还要迅速,创始于1983年的K联赛,直到2003年才发展出半职业的K2联赛。更低级别的K3联赛2007年创立,将原本的K2联赛正式推向职业化。但谨慎的韩国人并没有急于加速职业化进程,三个级别的联赛之间至今没有升降机制度,相反,从2003年开始,K联赛4次增加名额,都是在K2联赛的球队符合了职业标准后才晋级。韩国足协计划2010年开始施行固定的升降级制度,届时3个级别联赛的球队数量都能稳定在16支。

尽管中国足协有规定大学联赛的决赛球队可以入围被定义为职业化的乙级联赛,但2008年三峡大学和深圳大学的失败,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足协在职业与业余之间界定的不“职业”。而且,大学球队的职业资格并不是通过既有体系下的丙级联赛实现,而是直接僭越规则被特批入围。何时中国足球能够建立起严格的联赛体系,界定标准的职业与业余足球,中国足球才能真正得到起飞的土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