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联赛火爆球市-欧洲联赛推荐
为何在欧洲篮球联赛看不到中国人的身影?
欧洲篮球联赛不是NBA那种统一性的商业联盟,而是由欧洲各国联赛组成的一个相对松散的共同体,各国联赛属于各自为战状态,水平参差不齐,类似于政治上的英联邦这个概念。欧洲篮球的商业运作和资本流动相比于NBA显然还不够完善,同时相比于火爆的欧洲足球也缺乏足够的世界影响力,薪资水平甚至不及CBA,在中国的知名度和转播率也很低,所以对中国球员的吸引力略显不足。
欧洲在篮球文化这方面其实并不逊于美国,欧洲球队更讲究先进的战术打法和默契的团队配合,这对于球员的战术素养和篮球智商的要求都非常之高,从东契奇和约基奇这两位欧洲篮球新生力量在NBA“四两拨千斤”的惊艳表现就可以得到验证。在2011年NBA停摆时期,全明星后卫德隆-威廉姆斯曾征战过一段时间土耳其联赛,但却迟迟无法适应球队战术,而中国球员在这方面肯定就相差得更远了。
欧洲篮球的选材体系与足球类似,都是依靠着那套完善的俱乐部青训体系,所以除非是涌现出个人能力特别出色的球星,否则欧洲绝不会把眼光投向传统意义上水平不如他们的中国甚至是亚洲。
欧洲篮球联赛除了欧洲本土球员以外,其他国家球员来欧洲联赛和CBA一样也是要占外援名额的,而个人能力强悍的美国外援特别是有NBA征战经历的球员必然就成为了欧洲球队挑选外援的首选。对欧洲篮球联赛有所关注的球迷应该可以感受到,他们在比赛中的对抗强度与NBA相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就连在CBA称得上是历史级别得分手的弗雷戴特,在欧洲打比赛时也经常被防的一场比赛下来只有个位数的得分入账。
虽然中国球员的背后拥有巨大的商业市场,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国内球员的整体水平与欧洲球员相比显然是有明显的差距,即使有幸征战欧洲联赛,结局大概率也不会太好。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引介,姚主席在NBA还是积累了一定的声望的,他也充分利用了他的声望为中国篮球做出了不小贡献:火箭或者其他NBA球队经常会在夏天来到北上广深等一些大城市打热身赛,或者与中国男篮交手打慈善赛,有时还会介绍优秀的中国球员前往NBA夏季联赛进行训练和比赛。
同样,如果中国球员有意登陆欧洲联赛肯定也需要一个有一定话语权的媒介,然而现实是甚至连一个能把中国球员介绍到欧洲俱乐部的经纪人都没有,要说真的可以与欧洲篮球扯上关系的中国人可能只有曾经在希腊球队帕纳辛奈科斯当过“饮水机管理员”的尚平了。
虽然中国球员目前的整体水平放在世界上并不算高,优秀的球员更是屈指可数,但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欧美篮球固然有他们的可取之处,不过我们自己的联赛CBA也一直在如火如荼地发展。我们也不必过多地纠结于中国球员的留洋人数,相信CBA在经过不断的改革升级之后也会成为世界各国高水平球员争相前往的篮球平台。
为什么很多南美优秀球员要上欧洲去踢球
众所周之欧洲足球联赛是世界足球水平最高的地方 虽然南美有很多才华横溢的球员 但他们所在的联赛各方面都不如欧洲 所以优秀的球员当然都想去欧洲谋求更好的发展 他们的加入使欧洲联赛更加精彩丰富 球队战术选择更加丰富 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总的来说几乎没什么负面影响 由于很多南美球员出身贫寒等原因 所以私生活绯闻较多 但这是私人问题 哪的球员都会有
阿森纳足球俱乐部是怎么经营模式
我们都知道,现代足球起源于英格兰,英格兰人在创造出现代足球之后也将这项运动极力推广到欧洲足坛的每一个角落,到了19世纪,足球已经成为了欧洲足坛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包括英足总在内的多家国家足球协会也纷纷成立。
英格兰足球总会与英格兰国家队队徽
英格兰足球总会的成立有效保障了本国球员们的基本利益,由于球员拥有了一个明确而统一的领导组织,不少英格兰本土的商人准确意识到在英足总的带领下全国的足球俱乐部必将会举行更多的职业比赛,不过那时候的世界足坛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而有效的体系:球员工资没有明确标准、赛程过于混乱、俱乐部老板资金充裕但无法有效利用球市的火爆······种种问题都告诉世人当时的世界足坛急需一个能够稳定运行且拥有明确主客场安排的俱乐部联赛。
英格兰足球联赛的成立
毫无疑问,英格兰的商人们最先意识到了上述问题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利用当时火爆的球市来扩大各大俱乐部的资金链,阿斯顿维拉董事会成员威廉首先向当时英格兰几家比较出名的俱乐部发出了成立英格兰足球联赛的邀请。
阿斯顿维拉为英格兰足球联赛的成立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经过威廉的点拨之后,英格兰本土各大豪门的老板也意识到了当时足球俱乐部体系的混乱,他们在威廉的建议之下决定在四月份举行一场有关于成立英兰足球联赛的大会。1888年4月份,这场对于足球历史有着重大推动作用的会议在英格兰的曼彻斯特皇家酒店举办,当时英格兰足坛极具重量级的12家俱乐部都委派了代表出席了这一场大会,这12家俱乐部分别是阿克林顿、埃弗顿、普雷斯顿、博尔顿、德比郡、阿斯顿维拉、诺茨郡、斯托克城、西布朗维奇、狼队、伯恩利、布莱克本。我们可以发现在这12家俱乐部中并没有我们今天的主角阿森纳。
英格兰足球联赛(老英甲)logo
会议明确提出了成立英格兰足球联赛的建议,这项建议也受到了这12家俱乐部的一致同意,于是英格兰足球联赛在这一天正式成立。在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英格兰足总以及各大俱乐部都委派了专人前往英格兰足球总会的总部制定第一个赛季的英格兰足球联赛的赛程。英格兰足球联赛的成立象征着全世界范围内的足球俱乐部比赛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篇章,从此之后俱乐部的比赛再也不是由私人组织的“小打小闹”,转而成为了由国家组织的高规格、高技术含量足球赛事。
在英格兰足球联赛成立的同时阿森纳在做些什么呢?他们为什么没有参与第一届英格兰足球联赛的赛事呢?
阿森纳的诞生
相比与之前提到的那一批英格兰足球联赛的创始俱乐部,阿森纳的成立时间其实要比他们晚了不少,这家对于英格兰足坛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俱乐部直到1886年(英格兰足球联赛成立的前两年)才正式成立。阿森纳俱乐部成立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当时伦敦一家叫做“皇家阿森纳”的武器制造所的工人们都十分喜欢观看足球比赛,在那个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的年代,他们也鼓起勇气成立了一家俱乐部,由于这个名为皇家阿森纳的武器制造所处于伦敦的戴尔广场,所以工人们也将俱乐部的名字命名为“戴尔广场”。
戴尔广场
那时候英格兰足坛中有关于成立一个专门的足球联赛的呼声已经非常之高,但凡是有一些名声的俱乐部都挤破头想要成为第一批的英格兰足球联赛成员,不过那时候的阿森纳在英格兰足坛中只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存在,他们甚至都没有资格参加伦敦城的职业联赛。
阿森纳俱乐部在初期的发展
就在阿森纳成立那一年的圣诞节,皇家阿森纳武器制造厂的工人们经过商议觉得“戴尔广场”这个名字并不能完全体现他们俱乐部的背景,为了进一步表现皇家阿森纳武器制造商对于这家俱乐部的重大意义,他们决定干脆就将俱乐部的名字直接改成“皇家阿森纳”。
不过由于阿森纳俱乐部早期只是由一群工人出资筹办的,俱乐部的经济情况一直都不是很理想,他们也没有能力吸引一些高水平的球员加盟。因此在阿森纳俱乐部成立的头五年间他们一直都是靠打一些友谊比赛和参加一些地方的低水平杯赛来维持俱乐部的运营。
首次改革
1891年,皇家阿森纳足球俱乐部迎来了他们队史历史上第一次投资,一位来自于伦敦地区的小老板为这家俱乐部带来了首笔投资资金,而阿森纳也借着这一笔投资的资金正式在英足总注册成为了一家职业俱乐部。不过那一位老板对于投资有一个最为基础的要求,那就是俱乐部必须进行再一次更名为一个中性名称,所以不久后皇家阿森纳俱乐部便更名为“伍尔维奇阿森纳”(阿森纳位于伦敦的伍尔维奇区)。
相比于更改名字,这一次改革给阿森纳带来的更为重要的意义便是成功让这家俱乐部首次进入了职业联赛。1893年,经过巨大的努力之后阿森纳成功加入了英格兰足球乙级联赛,他们也正式成为了一家在英足总有明确记录的职业球队。
并不起眼的前期发展
阿森纳俱乐部在成立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中都是处于小本经营的模式,不过由于这家俱乐部创始人的工人身份,所以阿森纳在后面的比赛中也继承了工人坚韧不拔,顽强作战的优秀风格,他们在场上绝对不会轻言放弃,这种顽强的场上风格也让俱乐部收获了不少球迷的真心喜爱。
阿森纳收获了一批忠心相随的球迷
在阿森纳俱乐部成立第18个年头之后,他们终于成功升上了英格兰足球甲级联赛(英格兰最高级别联赛),不过由于资金不足,阿森纳在英格兰足球甲级联赛征战的初级阶段一直处于中下游。在当时的英格兰足坛,阿森纳完全是非常不起眼的一个存在。
唯一一次降级
许多球迷都说阿森纳是当今英格兰足坛唯一一个自升入顶级联赛之后从未降级过的俱乐部,小编在这里不得不纠正这种说法,阿森纳的确是英格兰足坛保持顶级联赛资格时间最长的俱乐部,但他们在历史上可是的的确确遭遇过降级的尴尬事件(此次降级事件发生时的阿森纳尚叫做伍尔维奇阿森纳俱乐部,所以后来才出现了阿森纳俱乐部从未降过级的说法)。
阿森纳队员们正在训练
在1904年升上英格兰足球甲级联赛之后,由于当时阿森纳俱乐部并没有什么资金充沛的背后老板,俱乐部的运营多数是靠球队的几个小股东以及球迷们的资助才得以进行的。微弱的转会预算也让阿森纳在转会市场中的竞争远远比不上同级别联赛的其他球队,从上个世纪10年代开始他们便彻底沦为了一支保级球队,而在1913赛季阿森纳尽管拼尽全力进行保级,但由于球队阵容的厚度以及球队阵容的纸面实力的确要远远弱于英格兰顶级联赛的其他俱乐部,最终他们也遗憾遭遇到了俱乐部历史上第一次顶级联赛的降级。
诺里斯的入主
降入乙级联赛之后,阿森纳当时的管理层开始认真思考球队未来的道路,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纠结到底是安于在次级别联赛还是要一鼓作气重回顶级联赛。经过几个管理层高层的详细商议之后,最终他们决定寻找新的背后投资人一鼓作气重新打回顶级联赛。
现实非常残酷,阿森纳这样一支刚刚经历了降级的球队在当时并不受老板们待见,加上阿森纳管理层对于老板投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几个月间阿森纳俱乐部一直是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不过就当阿森纳的管理层要心灰意冷之时,富勒姆俱乐部的老板诺里斯爵士对阿森纳的投资收购产生了不小的兴趣。
诺里斯的到来为阿森纳俱乐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诺里斯爵士在当时的英格兰有相当高的声望,他是英格兰境内最出色的地产大老板之一,诺里斯对于阿森纳的浓厚兴趣让阿森纳的管理层们欣喜若狂,不过那时候英格兰足球总会不允许同一位老板在同一级别联赛中拥有两支球队,所以说这也意味着诺里斯必须要放弃富勒姆才可以得到阿森纳。幸运的是,当时的富勒姆也厮混于次级别联赛,诺里斯爵士考虑到处于首都伦敦的阿森纳能够更有效的带动经济效益,所以他最终也选择放弃富勒姆收购阿森纳。
阿森纳的搬迁计划
在诺里斯入主球队之后,阿森纳的财政支出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他们开始从全国各地购入一些较高水平的球员试图重回顶级联赛。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阿森纳的管理层都发现无论从球迷的吸引力还是对于球员的吸引力来讲他们都远远比不过同级别联赛的某些球队,俱乐部开始考虑是不是地理位置的原因才让球队在初始阶段便落后于他人。
当时阿森纳地处伦敦郊区普林斯迪,这个地方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老板诺里斯敏锐察觉到地理位置的偏僻性给阿森纳俱乐部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为了改善球队的收入,诺里斯决定将球队搬迁至伦敦更为繁华一点的地区。
落位海布里
经过一番考察之后,诺里斯决定将球队搬迁到北伦敦的海布里地区,不过这一决定当时受到了阿森纳球迷以及海布里居民的强烈反对,但诺里斯毕竟是叱咤英格兰商场多年的地产大亨,尽管遭受重重反对,但最后他依旧成功帮助阿森纳从落后偏僻的普林斯迪搬迁到了海布里,俱乐部也正式将名称中的“伍尔维奇”去掉,93年的精彩故事就此展开。
海布里球场在修建中
诺里斯为阿森纳选择的新主场是当时圣约翰神学院的比赛场,为了得到这一块场地诺里斯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和对方进行商议,并且最终在1913年年初和圣约翰神学院管理层签订了有关于场地转让的协议。紧接着在设计大师雷奇的帮助下,阿森纳海布里球场的改建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据说海布里球场的修建整整花费了12.5万英镑,如果按照RPI的通涨率计算,这个数字在2005年相当于820万英镑。
与热刺的“百年恩怨”
其实在阿森纳搬迁到海布里的过程中还遭到了一支顶级联赛的强烈反对,这支球队就是北伦敦霸主--托特纳姆热刺。上至热刺管理层下至热刺的球迷都对阿森纳这一位外来客表达出了极大的抗拒,不过由于诺里斯早早地便将一切手续办齐,气愤不已的热刺俱乐部也没有办法过多的进行刁难。尽管这一件事情最后并没有爆发出多么巨大的矛盾,但却被英格兰足坛各界人士普遍公认为阿森纳以及热刺百年恩怨的起点。
1914-1915赛季,考虑到愈发火爆的英格兰球市,英格兰足球总会决定将英格兰足球甲级联赛由20支俱乐部扩军为22支俱乐部,按照正常的规定来讲就是本赛季英甲联赛的倒数前两位降级而英乙联赛的前四位升级。
阿森纳与热刺的恩怨便是在此时开始的
当时英格兰足球甲级联赛倒数前两位的球队是热刺以及切尔西,而阿森纳则排在乙级联赛的第五位,本来这一件事情和阿森纳横竖都扯不到任何的关系,但英足总最后的决定居然是英甲倒数第一位的热刺降级,而英乙前两位以及第五位的阿森纳升级(原因是阿森纳老板诺里斯长期为足球联赛做出突出贡献)。此消息一出彻底点燃了热刺俱乐部上下的怒火,他们指责英足总受到了权势滔天的诺里斯的“威逼利诱”而做出了违背良心之事,从此之后热刺和阿森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不可调和,北伦敦的“百年恩怨”就此展开。
十年的不温不火
重新回到甲级联赛之后,受新球场影响阿森纳的上座率有了极大的提高,在海布里球场所举行的第一场英甲联赛便有超过23000人的上座率,阿森纳也在如此可观的上座率下拥有了极大的经济效益提升。
场场爆满的海布里球场
不过阿森纳经济效益的爆发却并没有从客观意义上推动他们成绩的发展,在重回英甲联赛的十年间阿森纳从来没有进入过联赛前九,其中1923-1924赛季他们最终仅仅只以第二十名惊险保级,时任阿森纳主教练礼顿似乎无法带领这支球队有更大的突破了,忍无可忍的诺里斯也在1925年5月中旬将礼顿解雇转而聘请了知名度更高的查普曼。
查普曼时代
前哈德斯菲尔德领队查普曼在当时的英格兰足坛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他所首创的现代化训练以及食物疗法在当时获得了足球界的一致好评,据说为了得到这位英格兰赫赫有名的领队诺里斯花费了难以想象的一大笔巨资。不过事实证明这一笔巨资一点也不亏,在查普曼的带领下,阿森纳在俱乐部成立近40年时终于迎来了俱乐部历史上首个辉煌时期。
阿森纳功勋主帅--查普曼
当时的阿森纳资金并不匮乏,相较于之前而言他们依靠着海布里球场庞大的上座率已经拥有了一笔可观的转会预算,一向对于转会预算谨慎使用的诺里斯对于这位名声在外的新任教练也十分信任,他多次明确表示会竭尽所能帮助球队引入合理的球员。
阿森纳在查普曼的带领下发生巨变
从球队的战术风格上来讲,查普曼的到来帮助球队有效吸收了当时全新越位规则的优缺点,查普曼将球队的阵型由之前的更偏向于防守反击更换为在当时广受欢迎的“WM阵型”,这个阵型对于球队场上球员的个人能力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此查普曼在诺里斯的鼎力支持下引入了老将布查等一批英格兰国脚,这些人的加盟让阿森纳无论从进攻还是防守上都拥有了更为稳定的表现。
阿森纳新援
查普曼在来到阿森纳的第一个赛季便帮助球队拿到了当时的历史最好成绩--顶级联赛亚军,不过查普曼的球队并没能把这种良好的势头保持下去,在接下来的几个赛季他们一直在联赛的中部起起伏伏。为了进一步增强实力,查普曼又先后引进了前锋林伯特和侯梅等人,这些人的加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阿森纳进攻线上的发挥,他们也成功帮助阿森纳在1926-1927赛季拿到了足总杯的亚军,这个亚军也刷新了阿森纳俱乐部当时在英格兰足坛杯赛的历史最好战绩。
队史首个冠军
阿森纳夺得队史首个冠军奖杯
查普曼所主导的一大批关键引援极大增强了阿森纳的纸面实力,终于在距离上次杀入英格兰足总杯三年之后阿森纳再次打入了这项杯赛的决赛阶段。此次阿森纳没有再出现上次倒在冠军面前的尴尬情况,凭借着占士以及林伯特的入球(这两位都是新援),阿森纳终于捧得了队史上第一座职业比赛的冠军。
队史首个辉煌时期
迎来了首个辉煌时期的阿森纳球员们
凭借着1929-1930赛季足总杯成功夺冠,阿森纳顺势开启了自己俱乐部历史上首个辉煌时期,他们在联赛以及杯赛的多条战线上全部高歌猛进:在1930-1931赛季拿到了队史首个英格兰足球甲级联赛的冠军、1931-1932赛季足总杯决赛因为一个争议丢球1:2输给纽卡斯尔联拿到亚军、1932-1933赛季再次拿到顶级联赛冠军。在那几年阿森纳几乎每个赛季都能为俱乐部带来一个冠军,这一段由查普曼所领导的时期也被无数的阿森纳球迷公认为球队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查普曼因病逝世,阿森纳仍夺冠军
1934年1月,阿森纳功勋主教练查普曼因肺炎在伦敦逝世,此事将阿森纳当时的管理层迅速推向混乱的边缘,不过这时候阿森纳的助教舒尔勇敢接过了带领球队征战新赛季的重任,凭借着不错的阵容厚度以及舒尔多年跟随查普曼所获得的足球经验,1933-1934赛季阿森纳依旧顽强地拿到了联赛的冠军。
与奖杯合影的阿森纳全队成员
接替临时主教练舒尔的人是俱乐部总监阿利森,在他的领导下球队逐渐走上了更新换代之路,值得肯定的是,阿利森所治下的阿森纳并没有因为大规模的更新换代而影响到成绩,在上个世纪30年代阿森纳始终稳稳占据英格兰足坛头号强队的宝座,其中单支俱乐部代表英格兰国家队上场的最多人数纪录直到今天依旧是由那个时代的阿森纳所保持的(7人,1934年英格兰主场面对意大利)。
成功更新换代的阿森纳
1936年阿森纳拿到了队史第二个足总杯冠军
不得不说阿利森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主教练,他有效秉承了查普曼时代所发扬光大的快速组织进攻体系,1934-1935赛季在阿利森的带领下球队再次拿到了英格兰足球顶级联赛的冠军,仅仅一个赛季之后球队再一次拿到了英格兰足总杯冠军。如此出色的成绩也让阿利森在阿森纳的地位水涨船高,在他的带领下球队在更新换代的节点依旧保持了英格兰足坛老大的地位,当时他们的北伦敦死敌热刺可谓被阿森纳所压制的动弹不得。为了纪念那一段时期阿森纳在英格兰足坛巨大的影响力,球迷们也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十年辉煌”。
总结
截止到“十年辉煌”时期结束,阿森纳一共在英格兰足坛度过了50年的岁月,这50年中俱乐部由一支并不起眼的工人俱乐部转变为英格兰足坛的头号强队,包括诺里斯、查普曼在内的许多阿森纳俱乐部高层都为球队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欧洲上座率最高的球场是?
作者:《体坛周报》记者颜强
孟加拉国一个纺织女工打个盹,可能会导致道琼斯股市指数下降10%。这是全球化主义论者最喜欢引用的例子。在他们描绘的全球化蓝图里,世界就像被精密纺织机重新编织过一样,形成了一个万事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整体。
这种理论至少还没有蔓延到足球世界里,至少我们此前不会怀疑,一个在维罗纳市政厅焚烧季票以表示自己对俱乐部绝望的球迷举动,会引发英超上座率的下降。
全球化论者会用各种经济模式来把孟加拉纺织女工和道琼斯股市联系上,然而当欧洲两大足球联赛突然都出现上座率下降的迹象时,你如何去解释?没有必然的联系,却有着相同的表象,没有相似的背景,却有着相似的隐患。
其实职业足球赛事上座率的下降,确实成为了一种全球化迹象。从我们身边说起:中超联赛本赛季上半段上座率略有反弹,后半段又在急转直下;近邻的日本J联赛和韩国K联赛,此刻上座率较十多年前开张之初,下降幅度都在40%和30%左右;重金注入的卡塔尔Q联赛,也只火了一年。南美、中美洲、北非,情况概莫如此。
经济学家可以用社会形态变化、娱乐方式在过去十年极度增多、电视强力介入来解释足球现场对观众吸引力下降的抽象理由,可是将镜头扫向意大利和英格兰两个足球高度发达、足球文化极度深厚的欧洲国家时,呈现出来的却是不同的景象。
现象●凄凉意甲与危机英超
2005-06赛季结束时,英格兰联赛委员会主席摩西内爵士骄傲地宣称:“英冠已经成为了欧洲第五大联赛。”他指的当然是英格兰二级联赛的上座率。时至今日,摩西内更可以骄傲地宣称:“英冠已经成为了欧洲第四大联赛。”—— 一个惊人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本赛季英冠上座率已经超过意甲!
不可思议的事实,意甲,一个在中国球迷心目中神圣的联赛,怎么可能堕落到此等地步?更可怕的数据是,自1997-98赛季以来,意甲连续9个赛季出现上座率下降,哪怕是2006年夏天的大力神杯,也无法帮助振作意甲疲软的球市。截止到上周,意甲平均观众人数跌破20000大关,只有19511人次。难怪《米兰体育报》要再做文章,审视9年来意甲上座率从31161人次损失11650人次的深层原因。
列举了一大串理由之后,最令意大利媒体担忧的是,其他几大竞争性联赛并没有出现同类问题,《米兰体育报》甚至指出最大的两个对手西甲和英超上座率还在上升。然而就在意大利人忧心如焚的同时,英国人也在检讨自己的球市危机。
一年前,英国媒体普遍讨论上座率下降问题,不过2005年圣诞前后,英超球市回暖,上座率恢复正常。截止到上周,本赛季英超平均每场观众为33957人,较上赛季的33555人还有所上升,在欧洲仅次于球场全新、票价低廉的德甲,仍然是一块黄金球市。但是在英国媒体的分析文章中,却得出了一个英超球市下滑的结论:
数字上的微升,主要得益于曼联和阿森纳两大豪门扩充主场人数后带来的增幅:老特拉福德球场增容近8000席,阿森纳新球场增容高达22000席,而这两个俱乐部的主场绝对满座。
与此同时,其他俱乐部的境况令人担忧:博尔顿锐步球场上座率降幅12%,即便博尔顿打出了该队英超历史最佳开局;威根JJB球场的上座率降幅更高达18%,布莱克本下降8%,曼城6%、纽卡斯尔联队4%。雷丁、谢联和沃特福德三支升班马上座率确实因为升级而上升,然而和上赛季降级的三队伯明翰、西布朗维奇和桑德兰相比,他们每场比赛要少吸引很多球迷。
难道同一种疾病同时发生在两大欧洲球市上?
根源●社会深度与经济层面
分析上座率下降的原因,意大利和英格兰面对的是各不相同的问题,危机程度也大有差别:意大利足球面临着一种社会化危机,英超上座率下降却是一个经济问题。
连续9年观众人数的下降,意甲对球迷吸引力成为了深度问题。本赛季继续下滑,所有人都会把世界杯前爆发的电话门事件列为由头,但电话门对意甲球市的影响只是冰山一角。从1980年到2000年,意甲上座率一直在30000到34000人之间,曲线为波动状,可是从1998年至今完全是一条下降曲线。意乙更是可怜,2004-05赛季上座率低到了6867人,这是从1964年至今有迹可查的资料中最惨淡的观众人数。
意甲本赛季上座率下降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超级豪门尤文图斯沦落意乙,这给意乙带来了20.3%的上座率涨幅。但尤文在意甲期间,空荡荡的阿尔卑球场说明着他们并不能在上座率方面领先意甲。
意大利媒体总结出来球市凄凉的几个原因包括:球场暴力横行、球票价格过于高昂、足球产业内黑幕重重(电话门事件)、过多的比赛通过电视向观众直播和大部分球场破败不堪的条件——他们只忽略了意甲比赛观赏性也在下降的因素。这些原因个个都成立,但和英超上座率问题只有两项重合:票价和电视转播。
英超从开创至今,观众人数总趋势为上升,即便从2002年至今有略微下降趋势。不过英超滞塞的同时,却有着英冠(英格兰第二等级联赛)一路攀升的数字曲线:从1994-95赛季的平均每场10882人次,到现在已经突破了20000人次大关。
票价高昂,似乎是所有意甲英超球迷都抱怨的理由,然而英超上座率下降的俱乐部几乎全都集中在北部,球票价格最高的俱乐部都集中在伦敦,而他们的球市依旧良好:英超平均票价最贵的四个俱乐部是阿森纳、托特纳姆热刺、切尔西和西汉姆联。另一个伦敦俱乐部富勒姆,以及伦敦周边的雷丁,票价同样不菲,最贵的票比曼联同类的票还要贵。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英格兰北部和南部环境的不同。相比较而言,伦敦及其周边地区人民的工薪水平更高,支付能力更强,而北部球迷则更为传统,对俱乐部习俗有着自己的坚持。票价上涨,对于北方球迷情感伤害更大。
电视转播对上座率造成的伤害,两家联赛也不尽相同。英超的周六比赛在本土直播场次非常有限,大部分赛事只有通过天空电视台的单场收费体系才能看到。而意大利的球迷则早已习惯在免费电视台上收看意甲联赛——电视对足球现场人数的冲击,在意大利恐怕早就具备了。
其他几种导致意甲上座率问题的原因,在英超都无法解释。球场暴力,本来英国足球流氓臭名昭著,如今却已整饬清楚;球场条件方面,自1991年《泰勒报告》导致全座席推行后,也较意甲胜出许多;足球产业内部黑幕,英国绝非净土,不过他们的法理体系和社会监管都要更加健全。
关联●意识形态与经济杠杆
对意大利足球更深的威胁,来自于足球运动形象在意大利社会的下降。当局者一些矫枉过正的做法,往往会对现场上座率形成长久伤害,例如他们的“皮沙努法案”。为了保证意大利球场更加安全,政客们推行了一系列新措施,其中包括你必须显示自己身份证件才能购买一张意甲球票。
AC米兰俱乐部官方球迷协会的马斯特罗尼就抱怨过:“我们每场比赛都会组织100到200辆大巴接送球迷。在皮沙努法案规定下,买票的同时需要提供一大串身份证件,还必须在赛前48小时购买,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大难题。有许多球迷是在开赛前不久才决定去看球的,现在这些人干脆都不去球场了。”
对足球整体的怀疑和绝望,可能是过去9年意大利球迷最痛苦的心路历程,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变化,恐怕是无法用数字标量,却又直接影响着球场上座率的。维亚利在他的新书《The Italian Job》中,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意大利人对足球的失望:
“……意大利足球最大的问题,是观众对足球世界的失落感。他们不再相信足球比赛的真实性。意大利和英国足球最大的区别,在于观众对球员的看法。在英国,球员被当作是角斗士,他们会在每场比赛中为了胜利流尽最后一滴血。可是在意大利呢?球员都是雇佣兵,即便那些被崇拜的偶像们……”
球员不受尊敬,更何况那些躲在足球黑幕后的人们,从裁判、主教练、俱乐部官员到足协管理者。类似丑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经深重打击过意大利足球,包括AC米兰被勒令降级。
2005年夏天,热那亚主席拎着25万欧元现金去收买对手,让丑闻浪潮再度高扬——那么多似曾相识的比赛,那么多心照不宣的结果,那么多模棱两可的判罚,这才是对意大利足球的最大伤害,而黑幕和桌下交易,又怎么能从这个社会消除?
故事延展到2006年,更以第一豪门尤文图斯总经理莫吉的电话门事件达到登峰造极境界。足球的公信度,在意大利社会中,恐怕可以和职业足球在中国的公信度相比了。而这样的球市,又怎么可能火爆?
还有一些因素影响着意甲上座率,例如几个大城市俱乐部,像尤文图斯、热那亚、那不勒斯、维罗纳和博洛尼亚此刻都混迹意乙,而一些意甲小俱乐部,迫于本地市场格局,不可能吸引很多球迷,像恩波利上赛季每场观众仅有6725人次。
英超也有类似情况:威根和雷丁都是传统的橄榄球城市,就算升入了英超,短期内也难以凝聚大量足球迷的兴趣。但是威胁意大利足球最深的公信度问题,在英国足球界还没有产生。如何调整球市,英国足球更可以通过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
布莱克本俱乐部在连续4个赛季上座率下降情况下,本赛季开始调低门票价格,并且见到了效果。9月中旬和雷丁的比赛,布莱克本主场只有17859名观众。降价后,上周布莱克本对博尔顿的德比战,观众人数攀升到27662人。
许多俱乐部在面临上座率威胁时,都主动从联赛杯等二级比赛入手,将票价下调,布莱克本、威根、埃弗顿和西布罗姆维奇目前都做出了类似举动。从英超联赛流失掉的一些观众,和英超票价高昂直接相关,但这同时却又促成了英冠上座率的上升。观众并没有从足球市场整体消失,因此危机远没有意大利那么深重。
从电视转播的角度而言,也对英超上座率有着一定的要求。在天空电视台每份和英超的转播合同中,都对平均上座率有相关规定,这是一条非常精明的条款:电视转播者也需要球场满座,因为满座的球场往往能带来最好的比赛效果。传播到电视画面上,也能让一场足球比赛的观赏性大为提升。现代足球也随着不同的时势和环境而不断演变,甚至演变得不再是一项单纯的雄性运动,而是一种既具备高度观赏性、又有高度市场价值的复合体。在不同民族和地区,足球总能以不同方式得以体现,可它既是一种地方文化的显现,又是一种的消遣,既是神圣的运动,又符合所有普罗大众的情趣,它既是本土化的,又是全球化的。尤其当全球化不再是一种乌托邦美梦,而是伴随着许多问题一道来临时,足球变得更加纷繁复杂。从两个超级足球市场的上座率分析我们就能看到,足球这颗万能花种,落在不同的土壤上,开出的花朵永远不同。它依旧能在英格兰盛放,却在意大利眩目阳光下有些委顿了。
惊人的38%
阿毛里进球,3比2!继上一个客场掀翻AC米兰之后,巴勒莫再掀狂飙,于10月29日的弗兰基球场掀翻佛罗伦萨。米兰和佛罗伦萨是上赛季主场积分最高的两家俱乐部,他们的主场优势哪儿去了?千万不要见怪,如果看到这两场比赛发生在一个主场胜率只有38%的联赛中,你就会知道这并非是什么“事故”。
38%,多么惊人的数字,这种近乎1/3的概率根本无法凸显主场的优势。看看意甲赛场上空旷的看台——意甲20支球队,平均上座率不到50%,上座率超过70%的球队只有3家。前面提到的米兰与佛罗伦萨还算不错,主场的看台上起码能坐上一半的观众。而昔日盛极一时的“蓝鹰”拉齐奥,主场的上座率竟然低到24%。球迷不买账,球队的动力从何而来?
反观英超,20支球队的平均上座率接近90%,曼联、阿森纳和切尔西均为99%,那不见的1%全是无法及时赶到赛场却已经购买了球票的球迷;上座率80%以下的只有米德尔斯堡、布莱克本和威根。与之相对应的,是48%的主场胜率。对于一名球员来说,在意甲和英超踢球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难怪亚平宁半岛再难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吸引巨星的加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