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赛事报道

李晓霞伦敦奥运会

2012伦敦奥运会女乒团体都有谁

李晓霞伦敦奥运会

2012伦敦奥运会女乒团体有:丁宁、郭跃、李晓霞。

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Games of the XXX Olympiad),又称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2年7月27日到2012年8月12日在英国首都伦敦举办。

赛事项目

2012年伦敦奥运会共设26个大项,300个小项比赛。

棒球(奥运会只设男子棒球项目)和垒球(奥运会只设女子垒球项目)不列入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及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比赛项目,棒球和垒球正式退出奥运会。

怎样评价李晓霞在伦敦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中的表现

这次李晓霞备战时间短,仅仅两个多月,否则冠军就是她的了....

李晓霞个人解释:

“四年前我什么都没有,四年后我拥有了全部。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正式跟国家队提出退役的申请报告。说心里话,真没怎么使劲练过。从我恢复到踏踏实实训练,只有了两个月。”李晓霞说2013年全运会后,就一直在退役与否的边缘徘徊,“去年年底因为肺炎住了三次院,当我想要使劲的时候,大腿又拉伤了。我的年纪在这了,再让我高强度的训练,真扛不住。”

怎样评价李晓霞在伦敦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中的表现?

“搅局”的裁判和滑落的遮羞布

肮脏的利益驱动和扭曲的体育观念产生拙劣的消极比赛和愚蠢的酱油辩解,既然金牌能够成为皇帝的新装,遮羞布当然也就可有可无,于是,对于为了金牌可以践踏任何体育道德底线的人来说,新赛制顺利成章就应该成为让球的原因。

 道理很简单,就算是个人行为,让球也并不光彩,更不用说是国家行为,因为在举国体制下的每一个中国运动员在事实上真正代表国家。对于一个泱泱大国来说,金牌真正的意义不是冠军而是尊严,有尊严的金牌才有意义,没有尊严的金牌不但没有意义反而是耻辱,连废铜烂铁都不如。这就如同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福祉的GDP才意味着繁荣,否则就是一堆耻辱的数字。

 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为了GDP可以不顾一切,为了金牌也可以不顾一切,在中国,金牌和GDP的道理几乎一样。一样的还有运动员和普通老百姓。

 出身贫寒,从小就进入举国体制,一切为了金牌,得不到正常的教育,成为领导获取政绩的工具。在短暂的体育生涯中,如果没有金牌,运动员几乎什么都没有,怎样进来就怎样出去,不仅如此,出去以后还要面对幸灾乐祸的势利嘲讽。有了金牌也不一定就怎样,张尚武肯定不是特例,换句话说,极少数金牌运动员的风光根本就掩盖不了数不清的非金牌运动员的惨烈,因为伤病等原因还没有被榨干就已经被像甩鼻涕一样地抛弃的也肯定不是少数。

 对于运动员来说,极度的压抑如果有诸如爱国主义这样高尚的信念支撑还可以升华为强大的动力,但是,当爱国主义已经成为老掉牙的玩笑,形成的就只有几乎你死我活的极端氛围,就像丁春秋的星宿派,谁的武功高谁就是老大,谁就可以为所欲为。那么,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的运动员当然都是顶尖高手。

 据李晓霞自己说,她的教练和她说,这样的大赛就看谁狠,要想拿冠军就要灭掉所有人,就是这个道理。可见,从领导到教练到运动员都已经形成了共识。

 因为不狠,不灭掉所有人,不拿冠军已经远不是名次问题,丁宁莫斯科败北,受影响的远不止丁宁一个人。这就是中国运动员,这就是中国体育,这就是中国。要么地灭掉别人,要么被别人地灭掉,总而言之,中国就是一个从制度到文化都鼓励人灭人的国家。李晓霞喊得那么响亮,是压抑得太久,不是什么霸气,别的运动员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在鼓励人灭人的环境中,每一个人都迟早被灭,哪还有什么真正的霸气可言。

 在整个比赛中,李晓霞喊声响亮,丁宁失落沮丧,比赛结束,两人一喜一悲,甚至都没有哪怕礼节性的交流。比赛中裁判的判罚对金牌的归属没有任何影响,但是,有意思的是金牌至上的中国教练、运动员,甚至记者都众口一致大骂裁判“搅局”,毁掉了一场精彩的比赛。金牌至上者的观念是既然双方来自同一个国家,金牌已经属于中国,裁判就没有必要认真。因为裁判的判罚,两个在事实上真正势不两立的对手不至于背水一战地残酷厮杀,中国体育的遮羞布也因此而滑落,这才是所谓毁掉一场精彩的比赛、所谓“搅局”的真实意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