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赛事报道

斯洛文利亚vs科索沃-欧国联斯洛文尼亚对科索沃

科索沃战争中,俄军抢占贝尔格莱德机场是怎么回事?

斯洛文利亚vs科索沃-欧国联斯洛文尼亚对科索沃

俄军抢占的不是贝尔格莱德机场,而是斯利季奇机场(普里什蒂纳国际机场)。斯利季奇机场是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科索沃自治省境内,唯一的一座大型机场,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北约借口南联盟镇压科索沃境内的阿尔巴尼亚人,对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空袭。国小力弱的南联盟无力对抗北约,最终不得不同意撤出在科索沃省内的驻军,将科索沃交由联合国维和部队代管。

所谓交给联合国代管,其实就是南联盟实质上放弃了科索沃的主权,这一结果无疑是北约对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瓦解的又一次成功。经过这一次瓦解后,前南斯拉夫共和国已经被肢解成了斯洛文尼亚、北马其顿、克罗地亚、波黑、南联盟、科索沃六块。

北约之所以对肢解南斯拉夫这么上心,是因为南斯拉夫是原华约阵营国家里,在苏联解体后唯一保持社会主义政体,并与俄罗斯维持着良好关系的国家。肢解南斯拉夫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削弱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

苏联解体后继承了苏联绝大部分遗产的俄罗斯,对于北约肢解南斯拉夫的目的是非常清楚的,然而苏联解体后的10年里,俄罗斯内忧外患不断国力下跌地非常厉害。俄罗斯眼看着自己的南斯拉夫老表被欺负却无力伸出援手,对此俄罗斯满心愤懑,一直想找一个机会发泄对北约的不满。但是受限于自己的国力,俄罗斯即使报复,也不能太过于得罪北约。

北约在迫使南联盟同意科索沃由联合国维和部队接管后,为了彰显自己的所谓正义性,便假惺惺地邀请俄罗斯也向科索沃派遣联合国维和部队。时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主席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敏锐地察觉到了这是一个为俄罗斯挽回一些颜面的机会。

由于之前的南斯拉夫内战,联合国向波黑派遣了联合国维和部队,俄罗斯也参与其中。就在科索额战争结束的第二天1999年6月11日深夜,由驻扎在波黑的俄罗斯伞兵第76空降师200名官兵搭乘的50辆军用车辆组成的车队,出现在了波黑与科索沃的边界。还没等边界哨卡里的美军反应过来,这支车队便强行闯过了哨卡直趋入了科索沃境内。

这支俄罗斯伞兵车队在指挥官阿列克谢率领下,7个小时里疾驰500公里,在北约还没能反应过来之前,他们就已经驶入了斯利季奇机场。进入机场的俄罗斯伞兵得到了驻守机场的塞尔维亚士兵地积极协助,因此得以迅速地控制了斯利季奇机场的各个要点。

北约派出地接管斯利季奇机场的军队是英国的第五空降旅,北约在获知俄罗斯伞兵进入斯利季奇机场消息后向第五空降旅下令,如果机场已经被俄罗斯人占领就把他们赶出去!

等英国的第五空降旅一路扫雷排除爆炸物赶到斯利季奇机场时,俄罗斯伞兵早已经在塞尔维亚军队的帮助下控制了整个机场好几个小时。虽然英军得到命令要将俄罗斯军队赶出机场,可是这个命令却没明确说可以用武力。

第五空降旅兵力比占据机场的俄军确实强大的多,可它的军官不愿意背锅,便向上峰请示具体该怎么行动,而上峰对此支支吾吾一直不肯给出明确的命令,于是英俄两军就在斯利季奇机场外对峙下来。最后根据协商,英军还是被俄军放进了斯利季奇机场,但是只能憋屈地待在一个角落里。

斯利季奇机场的控制权就此落入了俄军之手,俄军没少借自己控制斯利季奇机场之便卡北约的脖子。抢占斯利季奇机场行动,让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来从北约那里受得窝囊气,终于可以吐出来了一些。而作为这一行动的最高指挥者,在俄罗斯国内自然是获得了巨大的声望,1999年8月9日他被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任命为代总理,正式成为了叶利钦的接班人。

不过,俄军在斯利季奇机场的行动虽然漂亮,但是却并不能挽救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命运。2006年6月3日,在北约的一手操弄下,黑山与塞尔维亚分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解体,塞尔维亚失去了唯一的出海口。

科索沃的阿族是否可以根据国际法的权原则决定其独立建国的命运?

可以,主要是西方的人权论调!

如果你想写论文我想问你的观点!是反对还是同意,咱在详谈!

所谓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所谓人权,就其完整的意义而言,就是人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或者说,就是人人基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由、平等权利。

right of peoples to self-determination

首先指被帝国主义统治的殖民地人民取得民族独立的权利,也泛指一个民族不受外族统治干涉、决定和处理自己事务的权利。一切民族都有自决权,根据这项权利,一切民族在排除外来压迫和干涉的情况下应自由决定自己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在现代国际法上,权是受国际法保障的法律权利。

按照斯大林所下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第2卷,第294页)。民族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在19世纪欧洲普遍形成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民族主义对民族国家的形成起了进步的、促进的作用。当时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反封建的,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以后,运动主要是殖民地、附属国反对帝国主义统治和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列宁对民族解放运动给予了积极的支持,极力倡导权,并从理论上阐明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同盟军,二者之间存在着互相支援的关系。民族解放运动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支援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还只是一项政治原则,而不是法律权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联合国宪章》第1条第2项明确规定“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是联合国的宗旨之一。随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殖民地、附属国纷纷宣告独立,作为主权国家参加联合国。到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新独立的和以前独立的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已在联合国中占压倒多数。在它们的影响下,联合国大会从1958年以来通过了一系列的决议确认权。其中最重要的是1960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第15届会议以89票对0票、9票弃权通过的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这项宣言确立了权为一项法律权利,它在“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的标题下,对权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联大随后于1961年11月27日通过决议,建立一个17国特别委员会来贯彻执行宣告的规定。该委员会于1962年扩大到24人。此外,支持的比较重要的文件还有:1966年12月16日联大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70年10月24日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和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以及1958年12月12日、1965年12月20日和1975年11月10日联大先后通过的有关的决议。

到80年代,世界上原有的殖民地、附属国已经基本上取得了政治独立,但由于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国家仍然漠视权,悍然侵占其他国家,蹂躏其他民族,因此,继续争取和维护权的斗争仍然是世界人民的一项重大任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