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vs德国国力对比-法国vs德国国力
中国足球史上在球中,最恶劣的是哪一次?
中国足球史上在球中有不少,最恶劣的是哪一次?大蜀黍认为是没有,但是如果要选出最恶劣四大球,国足坛打黑风暴、隋波、渝沈之战、甲B五鼠是中国最恶劣四大球。
2009年一起案件被查获,随即足坛打黑行动开始。原本就发展糟糕的中国足球,就此彻底崩坏。最终,包括南勇、谢亚龙、杨一民在内的高层,以及申思、祁宏、江津、小李明等国内知名球星,全部被终身禁止从事足球活动,一共多达33人终身禁足,当时的恶劣影响导致青训崩塌,负面影响直到今天还很大,中国足球一蹶不振。处罚:33人终身禁足,多人入狱,12家俱乐部受罚
甲B五鼠,是指在2001年甲B联赛最4、渝沈之战,99年12月5日甲A联赛最后一轮,在之前的一轮比赛里沈阳海狮主场1-1逼平了后来夺冠的山东鲁能比赛比中国足协的规定时间晚了整整7分钟,对手重庆隆鑫在上半场表现正常,还率先打入一球。但中场休息时,两队迟迟不肯出场,拖延了10分钟以后的下半场,隆鑫判若两人,防线形同虚设,第93分钟重庆守门员低劣的扑演技更是辣眼睛。最终沈阳海狮保级成功,而中国足协成立的专门调查组在调查后以“消极比赛”定性,不了了之。
隋波,1998年8月22日,云南红塔3-2战胜了陕西国力。这本来是一场普通的甲B联赛,却在赛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切都源于陕西国力队主帅贾秀全,在赛后公然声称自己的球员打球。陕西国力主教练贾秀全公开指责球队后卫表现奇怪,被场外因素干扰,防不胜防,而一句“3号隋波”让隋波一夜之间成为了中国足坛的知名球员。虽然最后隋波在中国足协的调查后被证清白,球不了了之,但隋波的足球生涯被这件有争议性的彻底毁灭。
“渝沈之战”可以说是中国足协的某些人在公然的挑战这法律的底线,道德的底线,时间回到1999年,那一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还叫甲A,有14支球队参加比赛,赛前时任重庆隆鑫主教练的李章洙接到一个神秘电话,要求他在比赛中限制部分球员的出场。李章洙拒绝答应对方的要求,但是重庆对下半场的比赛简直判若2队,球员跑动缓慢,各种低级失误不断,最终伴随着全场球迷“球”的高呼声,沈阳不可思议的逆转2-1保级成功。多年后调查发现沈阳海狮俱乐部经理贿赂裁判68万元。多年之后韩国铁帅李章洙表示,那就是一场球。
历史上著名的大海战有哪些
知道一些 但是知乎的介绍全面点 转你看看
作者:王昊尘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第乌海战(1509年2月)
对战双方:葡萄牙VS穆斯林联合舰队
双方军力:葡萄牙18艘帆船,不到2000人,穆斯林联军100艘老式单桅帆船,万余人。
作战结果:葡军胜。葡军只有几十人受伤,没有舰只沉没,阿拉伯军伤亡过半。
此战意义:阿拉伯人丧失了在印度洋的制海权,印度洋沿岸的东非,阿拉伯半岛,印度等地区先后被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殖民。此战也掀开了风帆火炮的新时代。
2、英吉利海峡海战(1588年7月)
对战双方:英国VS西班牙
双方军力:英国为海盗头子德雷克指挥的几十艘小型劫掠船,灵活性强,远程火力占优。西班牙为“无敌舰队”全部主力,超过100艘,军舰体型大,火炮口径大。
作战结果:英军胜。英国仅损失10余艘船,数百人,西班牙“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此战意义:英国逐渐掌握大西洋制海权,殖民,掠夺,贸易等方面都占据了主动,为日后的“日不落帝国”奠定了基础。西班牙从海上霸主的位置上跌落,从此一蹶不振。
3、三次英荷海战(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
对战双方:英国VS荷兰
作战结果:荷兰胜。英国虽然在后两次英荷战争中都失败了,但是凭借着强大的国力支持不败反胜。荷兰除了在海战中和英国消耗外,还要和法国在陆战中交锋,最终国力消耗殆尽。
此战意义:荷兰虽然在战争中战胜了英国,但是在英法双方面的压迫下,最终以出让部分商业利益为代价换取和平。历经20多年的英荷战争严重削弱了荷兰的海上霸权,为英国的海上强权建立打下基础。此外,英荷海战普遍被军事学家当作现代海战的起源。
4、西班牙王位继承战(1702-1704年)
对战双方:法国VS英国(有部分荷兰和西班牙舰队)
作战结果:英国胜。法国在2年的海战中消耗了几乎所有的大型舰只,而英国的损失则相对较小。
此战意义:法国海军此后仅仅只能保卫本土和殖民地,再也无力和英国争夺海上霸主的地位。
5、魁贝伦湾海战(1759年11月20日)
对战双方:英国VS法国
双方军力:英军38艘战舰,法军26艘战舰
作战结果:英军胜。英军仅有2艘船受伤,法军则有7艘沉没。
此战意义:英军的胜利使得英国彻底控制了北美的制海权,法军在美国南部和加拿大的军队步履维艰,最终被英军赶出北美。
6、斯文斯克桑海战(1790年7月9日-10日)
对战双方:瑞典VS俄国
双方军力:瑞军195艘海岸军舰,俄军140艘军舰。
作战结果:瑞军胜。俄军攻击损失64艘军舰,伤亡7500人,瑞军仅损失4艘军舰和300人。
此战意义:俄国妄图称霸波罗的海的美梦破碎,使得俄国开始向远东扩张。瑞典虽然胜利,但是在此前的几次小战役中风帆舰队损失惨重。国力的差距使得俄国逐渐在19世纪开始统治波罗的海。
7、特拉法尔加海战(1805年10月21日)
对战双方:英国VS法国(有部分西班牙舰队)
双方军力:英法舰队各有33艘主力战列舰。
作战结果:英军胜。法军损失了20艘军舰,伤亡5000余人,英军仅损失3艘军舰,伤亡600人。
此战意义:特拉法尔加海战作为拿破仑战争(1793-1815年)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意义。海战的失败使得拿破仑不得不颁布“大陆封锁令”,使得殖民地的物资无法进入欧洲大陆,也间接导致了法国最终的战败。
铁甲舰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利萨海战(1886年7月20日)
对战双方:意大利VS奥地利
双方军力:意军17艘铁甲舰,奥军11艘铁甲舰
作战结果:奥军胜。意军舰队损失殆尽。
此战意义:利萨海战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铁甲舰对战,双方舰队都没有使用风帆,而是用蒸汽作为动力。
2、大东沟海战(1894年9月17日)
对战双方:中国清朝VS日本
双方军力:清军12艘主力舰,日军10艘。
作战结果:日军胜。清军损失6艘军舰,日军仅有两艘军舰受伤。
此战意义:开启了日本称霸太平洋的大门。
3、对马海战(1905年5月27日)
对战双方:俄国VS日本
双方军力:俄军,日军各有12艘战列舰。
作战结果:日军胜。俄军损失全部战列舰。
此战意义:日本正式确立在太平洋的统治地位,俄国海军则一蹶不振。
战列舰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31日)
对战双方:英国VS德国
双方军力:英军151艘舰,德军101艘舰队。
作战结果:德军胜。英军损失11万吨,德军损失6万吨。
此战意义:德国虽然胜利,但是德国舰队仍然被封锁在港口内,其水面舰队在整个一战期间没有对英国的海上补给线造成实质性的打击。
现代海战时期(20世纪40年代-)
从1940年英军使用航母空袭塔兰托湾开始,海战逐渐进入了以航空母舰为标志的时代。二战中像马耳他海战,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海战,珊瑚海海战,瓜岛海战,马里亚纳群岛海战,菲律宾海战等都是以航母为中心展开的。
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航母为中心的包括驱逐舰,护卫舰,预警机,反潜机等的航母战斗群逐渐成为海战的主要模式,军舰小型化也成为了必然趋势。时值今日,随着导弹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以导弹作为主要作战武器将成为海战的发展趋势。
二战德国为什么打不过苏联?
一,侵苏联是纳粹党长期的“即定国策”。这直接决定了攻苏的必然性!
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这本书里,就提出了一个不甚明确的--进攻俄国!1928年还写了另外一本秘密的书,这本书重申了《我的奋斗》中关于进攻俄国的观点。即便那并不是一个详尽的,它也是所思所想的清楚表白。的助手霍斯巴赫上校在1937年贝希特思加登的一次会议上,记录下了准备在德国开始失去其优势前夺取东方领土的。十分清楚,德国一定要抓住在东面出现的机会。“霍斯巴赫备忘录”基本上预告了的行动。
二,目标:苏联还是英国!?
法国覆灭之后的两个多月内,在东进(攻苏)和西进(攻英)问题上犹豫不决。攻英和攻苏差不多是同时制定的一方面对英国狂轰滥炸,软硬兼施,一方面又隐蔽地将陆军大批东调。虽然很长时间以来就想向东进攻苏联,但是他想先吃掉英国,避免两线作战。要是德国具有空中优势,德军一定会渡过海峡,入侵英国。可是的空军在不列颠战役中遭受重创。由于德国不具备空中优势,并未因此推迟执行进攻苏联的。尽管德国无力击败英国,还是决定进攻苏联,希望迅速击垮苏联,然后对付英国。:德国武装部队应在对英国战争结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溃苏联,为此,德国必须动用一切可以调动的陆军部队,而海军则仍以英国为主要作战对象,这一工作必须在1941年5月15日之前完成。总的战略企图是以装甲部队纵深锲入,大胆作战,摧毁苏联西部的陆军主力,尔后快速追击,建立一道从伏尔加河到阿尔汉格尔的防线以对付苏联的亚洲部分。而且,他认为德国这样做还可以阻止英国与苏联结成同盟。
那磨为何作出这样的决定呢?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条原因:
第一,西欧粮食恐慌,石油短缺,给扩大战争带来很大困难,要拿下英抡三岛反而会增加这种困难。因此他迫切需要夺取乌克兰的粮食和高加索的石油,给武装部队输血。
第二,德国海军较弱,渡海作战困难较大。即使击溃大英帝国,也认为“德国人流血牺牲得到的胜利,但获得实惠的只是日本,美国及其他国家”。何况,被胜利冲混了头脑,过高的估计德国陆军的实力。因而确定了先大陆,后海洋的信念。
第三,在的全球战略中,苏联是主要敌人,而英国则是可以妥协的不对象。当时欧洲大陆的战略态势是苏德两雄对峙。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苏德当时的力量对比。
到1940年夏,德国已经占领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等9个欧洲国家,这些地区拥有1亿多人口,是欧洲的心脏,也是欧洲工业集中的地区。另外,攻打苏联还将得到盟友意大利,以及匈牙利,罗马尼亚,西班牙,保加利亚等仆从国和苏联的死敌芬兰方面的帮助。还有,法西斯盟国日本也将在苏联的远东西伯利亚方向牵制大量苏军。
从苏联方面不但备战的动员准备不够,战略战术思想陈旧,而且在斯大林对苏军中高领导阶层的“大清洗”之后,苏军的指挥队伍在人才方面出现了巨大真空。这些都会告诉德军一个明确无误的信息———我们将有机可乘!!
在1941年夏,苏德之间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对比关系,从总体上是德国处在优势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把主要兵力投入侵苏战争,在军队人数上占两倍于苏联的优势,而坦克和飞机都接近苏联的三倍(与此相对的是在火炮方面苏联在战争的各个阶段都保持着绝对优势,这也可能与苏联人“大纵深”和防守的战略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综上原因最终选择了攻苏的决策。
三,的失误探讨
1941年6月,进攻苏联,从而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在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后,又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他向美国宣战。或许是想让日本深陷战争之中,因为他一直希望日本站在自己一边,而且他也对美国的船只发动潜艇战。这样一来,也就挑起了一场葬送第三帝国的全球大战。
的最大弱点之一就是他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他宣称雅里安人种是最优秀的。这大大削弱了德国的力量。比如,德国第一次进攻苏联的时候,许多乌克兰人和其他一些民族起来反对斯大林的野蛮统治。但是,把他们视为斯拉夫人,认为德国不值得与他们合作以来对付斯大林。这使德国错过了一个建立最广泛反苏同盟的机会,这种损失是无法预计的!也认为美国很弱,因为其人口中包括黑人和犹太人,却殊不知美国社会的多元化也可以是权利的源泉!
攻打苏联为什么失败了。
1941年6月苏德战争开始时,苏联工业已经生产出1200多辆T-34坦克,其中装备部队的约有900辆,但能够驾驶它们的官兵很少。1941年五一节时,苏联最大的基辅军区举行阅兵,本想展示最新型的T-34坦克,但由于全军区都找不到几个会开这种坦克的驾驶员,只好作罢。古德里安等许多德军将领的回忆录都证实:苏军是在莫斯科战役期间才大量使用T-34坦克,而德军恰恰就在此战中碰壁!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失败,真正原因是其伤亡过大,而不是后来他们为了挽回面子而宣传的天气因素。大家只要去读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博克元帅在1941年12月1日致陆军总长哈尔德的电报就知道了。博克在此电中认为部队伤亡严重,无法攻占莫斯科。他一个字也没有提天气。哈尔德在日记中同样将进攻莫斯科失利归咎于部队伤亡重大,也一个字没有提天气。零下30度的严寒是12月5-6日才降临莫斯科地区的,而在前一天即12月4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已经下达了撤退命令!
许多崇拜德国的人,将德军战败说成是苏军的兵力优势。事实上,1941年6月德国总兵力高达750万人,其中用于进攻苏联的军队有470万人(陆军350万人,空军和地勤部队120万人),加上仆从国军队80万人,一共是550万人。而苏军总兵力只有537万人。1944年光是德国动员的兵力就高达近千万(大家可以去看**<解放>,1944年夏说:“我有950万作战部队!”)。大家知道德国人口为苏联的一半,而德国控制的欧洲部分人口则大大超过苏联。到1942年夏季德军占领了苏联广大领土,此时苏联在人口上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到1942年秋季,苏军的全面换装已经完成,随即展开大规模反攻,全歼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
1943年夏季,苏德两军在库尔斯克举行主力会战,双方都出动了最精锐的部队和最先进的兵器,结果是德军大败。苏军从此牢牢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展开了全线反攻。
1944年,苏军向德军发起了著名的“十次斯大林式打击”,这是人类战争史上最雄伟壮丽的篇章。在乌克兰,白俄罗斯,罗马尼亚,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整个整个的德国集团军群都被苏军雷霆万钧的攻势打得落花流水。苏军取得这些胜利并不是在风雪严寒的冬季,而是在烈日炎炎的仲夏,而且苏军的前线兵力从来没有达到超过德军一倍的优势,这些充分说明了苏军战斗力远比德军强大!
1945年苏军向德军发起排山倒海的最后冲击。在中央战线,朱可夫元帅和科涅夫元帅的军队势如破竹,220万大军,4800架飞机和6500辆坦克短短一个月就长驱500—600公里,兵抵奥德河和尼斯河畔,势如摧枯拉朽。这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壮观的攻势。1945年4月,苏军向德国首都发起猛攻,短短半个月就攻克柏林,把胜利的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战胜德国后,苏联在首都莫斯科举行了盛大的胜利阅兵式,红军官兵们将几百面德军战旗抛在斯大林脚下,这是何等的威武雄壮!
战争爆发前,德国的工业实力超过苏联,并且占领了大半个欧洲,拥有的人力,和工业潜力远远超过苏联,就这样还抵不住苏联。可耻!
对苏联的威力领教最深的是,他在临死前大骂日耳曼民族不如斯拉夫民族,应该统统淘汰!
冷战期间,西方出于反苏需要拚命诋毁苏军,说它是不堪称一击的乌合之众,靠人多取胜。冷战结束后,西方开始能够公正评价苏军,近年西方出版的许多战史著作如《赢者之师》承认,二战期间苏军无论在战斗力和指挥艺术方面,都强于盟友美英军队,也强于对手德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