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赛事报道

70周年大奖赛赛程-七十周年直播时间

除了F1,勒芒,MOTOGP,世界上还有哪些顶级的赛车赛事?

70周年大奖赛赛程-七十周年直播时间

一、FIA-GT简介

FIA GT世界锦标赛是国际汽联所管辖最顶级的赛事之一,更是全球超级跑车制造厂商们的兵家必争之地,开办几年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广大赛车爱好者的关注。法拉利、沙林、里斯特、克莱斯勒、马莎拉蒂、林宝坚尼、保时捷,来自名门贵族拥有优良血统与高科技的九家超级跑车制造厂,所精心打造的超级兵器都是FIA GT世界锦标赛的座上嘉宾。再加上七十几位来自世界各国驾驶技术一流的赛车手,在十一个国家各具有不同挑战性的国际赛道上,以最快速度全力完成比赛。

GT赛车是美感和动力的完美结合体,许多超级跑车制造厂都在GT比赛中建立起它们的名声,并让旗下的产品成为世界各国车迷们梦寐以求的超级跑车。在FIA GT的赛例中规定GT赛车必须由可在一般道路上行驶的跑车专业改装,并以引擎输出马力的大小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平均有600匹马力的Grand Touring组和400至470匹马力的Series Grand Touring组(N-GT)。

根据FIA规定,参加GT赛事的车队全都是私人车队,并且不能接受车厂的直接经济援助,跑车制造厂只能出售车辆和配件以及提供技术和物流上的援助,同时车厂不能只向某一个车队售卖跑车。每个型号的赛车在每年第一场赛事中至少要有6辆参赛,不过经由专业改装车厂改装并且已经在FIA登记的符合规定的赛车可不受此限制,参加整个赛季的赛车最多只能有36辆,每场赛事都允许两名当地车手参加(举办赛事的国家)。无论任何原因,参赛的车辆都必须参加赛季中每场赛事,如果在其中任何一场缺席的话,那么在该赛季接下来几场赛事都不准许参赛,这样的规定可保证赛事的参赛者数量以及比赛的竞争性。

每场比赛的赛程以500公里或3小时为限,比赛车辆用动态起跑方式。参赛车必须以量产车为基础经过专业改装制造而成,每一辆赛车至少由两名或最多三名车手连手参赛,每位车手最多只能持续驾驶赛程总距离之55%。赛事途中参赛车手与赛车必须几次经历进入维修站,与车队技术人员一起努力共同来完成、加油、换胎、换手的工作,也唯有紧密的团队合作才有机会击败强劲的竞争对手,在每一站赛事中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而在2007赛季,比赛的时间方面会有所改变。除了斯帕24小时大赛以外,整个比赛的时间缩短为两天,而且比赛的长度也减少为两小时,同时规定每一辆赛车必须在比赛中两次进站。比赛时间的改变将会大大减低参赛的费用。

为使比赛更加精彩,赛事组委会不断修订并完善新的比赛规则,以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刺激性。按照比赛规定,每一轮比赛获胜的赛车都将在下一轮比赛中负载相应的附加车载重量,第一名加重25 kg、第二名加重20 kg、第三名加重15 kg、第四名加重10 kg、第五名加重5 kg,并以累积100公斤为上限,所加的额外配重在下一次完赛,并且成绩在第六名之外方可减重,第七名减重5kg、第八名减重10kg、第九名减重15kg、第十名减重20kg、第十一名及以后减重25kg,每次减重以25公斤为限。这一规定对于排名暂时落后的赛车非常有利。

二、赛事简介

(1)、赛车

阿斯顿—马丁、雪佛兰、法拉利、林宝坚尼、马莎拉蒂、保时捷、塞琳,全部都是汽车业界中最的名字。赛车由私人的专业车队负责运作。由道路上使用的超级跑车改装而成的赛车,马力分别达到400或650匹,它们被分成两组:马力最大的GT1和比较接近生产型号的GT2。此外,国家级超级跑车锦标赛(第2组)和单一制造商锦标赛(GT3)也可以非锦标赛争夺者形式参加比赛。这些车辆包括摩士拿(Mosler)MT900、莲花Exige 300RR和吉列维迪高(Gillet Vertigo)。

(2)、车手

各式各样的车手都有份参加比赛—前一级方程式或3000方程式明星车手、耐力赛及超级跑车赛专门车手、年青和正在成长中的车手和有才能的君子车手。二或三位车手会共享一辆赛车。在24小时比赛中,更可以有多达四位车手。

(3)、比赛形式

- 自由练习:两个各90分钟的时段

- 排位赛:一个20分钟的时段决定起步位置

- 热身:在比赛日早上一个15分钟的时段

- 比赛:以500公里或者3小时为上限。除了巴西的Mil Milhas一千英里大赛和比利时的斯柏24小时大赛。

除了斯柏24小时大赛(星期六)和迪拜(星期五)之外,比赛将在星期日举行。每场比赛的前三名赛车都会被累积地增加重量。

(4)、FIA-GT的特殊规例介绍

1. 除了某些特定情况,组成锦标赛的每场赛事的赛程都控制在500公里和3小时以内,比利时-斯帕站比赛控制在24小时以内(不计暖胎圈)。

2. 车队的积分是计算每场赛事中该车队内得分最高的两辆赛车的得分,实行10-8-6-5-4-3-2-1的记分制度。

3. 任何车手在每场赛事中只要跑了20%以上的赛程,都可获得分数。每场500公里赛事中只允许2至3名车手驾驶同一辆车,每名车手至多只可以驾驶55%的赛程,在24小时赛事中最多允许4名车手,每名车手每次驾驶不可超过3小时,总驾驶时间不可超过12小时,其中休息时间不允许少于1小时。任何车手不允许换车。

4. 按前一站赛事中车手的组别排名,下一站赛事全程该车手的赛车要在前一站的车重的基础上加重或减重。列表如下:

上一站比赛的组别排名

GT组 N-GT组

第1名 + 40 kg + 20 kg

第2名 + 30 kg + 15 kg

第3名 + 20 kg + 10 kg

第4名 - 20 kg - 10 kg

第5名 - 30 kg - 15 kg

第6名 - 40 kg - 20 kg

第7名或以后 - 40 kg - 20 kg

三、FIA-GT十年

19

国际汽联超级跑车锦标赛诞生。GT1有奔驰、宝马—迈凯轮、保时捷、柏路斯(Panoz)、莲花等等赛车;GT2有保时捷、马可斯和佳士拿毒蛇赛车。比赛在欧洲、日本及美国举行。史耐德(德国)和AMG奔驰车队胜出了GT1组别。贝尔(英国)和奥尼卡毒蛇车队(Viper Team Oreca)以一辆佳士拿毒蛇赛车胜出了GT2组别。

1998

GT1组是奔驰大战保时捷。GT2组是保时捷大战佳士拿毒蛇。比赛再次在欧洲、日本及美国举行。索塔(巴西)和洛维治(德国)为AMG奔驰夺得了GT1组别冠军。巴列达(摩纳哥)和拉米(葡萄牙)为奥尼卡佳士拿毒蛇车队出赛,以一辆佳士拿毒蛇GTS-R夺得GT2全年总冠军。

1999

GT2组别改名为GT。比赛第一次在珠海举办。另外也有在美国Homestead和Watkins Glen举行比赛。佳士拿毒蛇大战保时捷、李斯达和马可斯赛车。巴列达(摩纳哥)和温灵格(奥地利) 为奥尼卡佳士拿毒蛇车队出赛,以一辆佳士拿毒蛇GTS-R夺得GT组别全年总冠军。

2000

N-GT组别加入了超级跑车锦标赛。法拉利550首次在锦标赛中亮相。李斯达大战佳士拿毒蛇是GT组别中的最大看点。保时捷则垄断了N-GT组。巴利(英国)和金宝—禾达(英国)为李斯达暴风车队驾驶李斯达暴风赛车夺得总冠军。布库特(法国)为拉伯车队驾驶一辆保时捷996 GT3-R胜出了新创办的N-GT总冠军锦标。

2001

欧洲体育台超级赛车周末系列赛正式诞生。国际汽联超级跑车锦标赛跟国际汽联欧洲房车锦标赛同场比赛。斯柏24小时大赛成为了超级跑车锦标赛其中一站。布库特(法国)和贝洛(法国),以一辆佳士拿毒蛇GTS-R赛车为拉伯车队胜出了GT组别锦标。车队也在斯柏夺标。泰利安(法国)和彼斯卡图利(意大利)经过了一整年的激战之后,以一辆法拉利360赛车为JMB车队胜出了N-GT组别冠军。

2002

改名为LG超级赛车周末系列赛。GT组别中,法拉利550、李斯达暴风和佳士拿毒蛇展开了连场激战。不过拉伯车队的布库特(法国)得到了最后胜利,驾驶其佳士拿毒蛇GTS-R第三度成为总冠军。费新格车队的柯迪利(法国),驾驶其保时捷996 GT3-RS,也在N-GT组别也取得冠军。费新格车队和拉伯车队在斯柏24小时大赛中也分别胜出了他们的组别。

2003

赛季展开,BMS意大利车队的波比(意大利)和比亚治(意大利),驾驶一辆法拉利550,便破纪录地连胜5场比赛。他们顺利取得了总冠军,BMS也获得了车队冠军荣誉。在N-GT组别中,柯迪利(法国)和利耶波(德国)得到了总冠军,两者共享着一辆保时捷996 GT3-RS。塞琳S7加入了锦标赛。法拉利575也首次在锦标赛中亮相,首次出场便在葡萄牙为JMB车队夺得冠军。

2004

林宝坚尼Murcielago及马莎拉蒂MC12加入了锦标赛,而日产的350Z也首次在N-GT组别中露面。锦标赛中的制造商总数达到了七间之多。BMS意大利车队的表现继续是光芒四射,哥林(意大利)和卡彼拿利(意大利)驾驶法拉利550获得了总冠军。维他风车队为塞琳夺得了首次胜利,之后再在两场比赛中夺标。JMB车队为法拉利575夺得英国站冠军。锦标赛再次远征海外,成功地在珠海及迪拜举行赛事。马逊(德国)和卢尔(德国)在最后一站夺得了N-GT组别全年总冠军。费新格尤高斯车队胜出了车队荣衔。在胜出了斯柏24小时大赛之后,拜拿(瑞士)成为了第一位胜出主要的24小时大赛的女车手。

2005

雪佛兰科尔维特C5和阿斯顿—马丁DBR9加入了锦标赛,世爵和摩士拿分别在GT2和第2组中亮相。马莎拉蒂MC12胜出了四场比赛、法拉利550夺得了三次冠军、雪佛兰科尔维特C5和阿斯顿—马丁DBR9各胜两场,在最后一站总共有七位车手有希望成为总冠军,是锦标赛多年来最精彩的一年。拉伯车队的加度尔(瑞士)夺得锦标,而维他风车队获得了车队冠军。在GT2,英国车队格拉柏M完全垄断了局面,胜出了全部11场比赛。他们的两位年青车手利耶波(德国)和洛肯费勒(德国)夺取了车手锦标。维他风的三位车手巴杜斯(德国)、史艾德和范迪保利(比利时)协助马莎拉蒂在斯柏胜出比赛和初次主办的制造商奖杯。保时捷在GT2也获得了相同的荣誉。

2006——10周年!

已经10年了。光阴似箭!2006年是国际汽联超级跑车锦标赛的第十年,而第六站在法国迪逊的比赛将是锦标赛第100场比赛。这是值得庆祝的时刻!锦标赛已经目睹了很多改变,由旧的GT1组别到现在的马莎拉蒂、阿斯顿—马丁、科尔维特、法拉利、林宝坚尼和塞琳之间的激战。有一样东西是没有变的,那就是车队和车手对锦标赛的支持。许多有份参加19年史上第一场比赛的车手,也有参加在迪逊举行的第100场比赛。布库特、哥拉德、海泽曼斯、拉米、彼得、彼斯卡图利、列特…等等。

四、2004 FIA-GT中国珠海站

(1)、时间

2004年11月12-14日

(2)、观众人数

超过20000人次

(3)、媒体报道

比赛由珠海电视台、深圳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和中国旅游台现场直播,覆盖全中国百份之六十八的人口。

(4)、GT创下珠海赛道新记录

国际汽联GT锦标赛中国珠海站的练习赛当中,马莎拉蒂车队的MC12 GT赛车不负众望,以打破珠海赛道单圈纪录的时间,做出了最快单圈时间:1分31点909秒。

已经胜出全年总冠军,BMS车队的法拉利550赛车也无法击败马莎拉蒂的MC12,只能屈居第二快。

N-GT组别中,中国香港车手关兆昌及马依思的最快时间只做到1分37秒,比同组最快的1分35秒只慢了两秒。

另外一支香港车队,由马清扬、蔡冠明及陈启耀所驾驶的蓝博基尼Murcielago R-GT,只可以做到1分38秒,比两位驾驶同样赛车的队友慢了5秒之多。

(5)、赛果

马莎拉蒂赛车包办了2004国际汽联GT锦标赛中国站的冠亚军。这场瞩目的大战在全长4.3公里的珠海国际赛车场举行,是2004年度赛季的压轴大战。AF Corse车队旗下的前芬兰一级方程式车手萨罗(Mika Salo)和意大利籍好手贝尔托里尼(Andrea Bertolini)在这场三小时的比赛仅以1.671秒之微击败两名队友,同队的战车由英国车手何博特(Johnny Herbert)和德西蒙尼(Frabrizio de Simone)负责驾驶。

在竞争剧烈的N-GT组比赛,驾驶G.P.C Giesse Squadra Corse车队法拉利360战车的帕斯卡托利(Christian Pescatori)和美露(Jamie Melo)合力夺得冠军。获得亚军的是Freisinger Motorsport的马臣(Sascha Maassen)和卢亚(Lucus Luhr),参赛车是保时捷996 GT3-RS。虽然这对组合在本站比赛只屈居第二,但是已足以让他们登上N-GT组的总冠军宝座。

来自英国的马依思(Matthew Marsh)和香港名将关兆昌,他们合作驾驶G.P.C. Giesse Squadra Corse车队的第二辆法拉利战车参赛。这对组合起步顺利,在第一次入站前守在N-GT组的第四位。可是,由于战车的点火器发生故障,导致赛车滞留在维修站,二人亦损失了宝贵的时间。当他们第二次入站的时候,同一问题再次发生,他们合共损失了10分钟。最后他们获得N-GT组的第四名,遗憾地错失了在这项享负盛名的国际大赛登上颁奖台的机会。

(6)、支援赛事

珠海房车锦标赛:由驾驶本田DC2的冯文伟获得冠军,同样驾驶本田DC2的苏华龙得亚军,上届亚洲房车赛总冠军得主岑基堂则获得第三名。

超级跑车挑战赛:第六回合赛事,丘永材在比赛中光芒四射。驾驶三菱EV8 MR参赛的丘永材虽然排在最后位置起跑,但是他凭借杰出的技术从后赶上,最后获得第三名。同样以三菱战车作赛的李兆华则成为了赛事的冠军,他以18.887秒大胜驾驶保时捷993 Turbo的蔡冠明。香港汽车会莲花车挑战赛:由覃光昊获得冠军,他以一辆莲花Elise S2参赛。驾驶Westfield Megabusa的Hugues Ripert成为亚军得主,第三名则落在驾驶Lotus Elise MS的陈伟萱手上。

迷你车赛:香港老将潘炳烈获得亚军。潘炳烈在这场10圈比赛的前9圈一直领先,可是在最后阶段却因为战车的推杆发生故障而导致车速减慢,而且更遭张国良越过。江校明获得赛事的季军,同时亦成为D组赛事的冠军。.

(7)、世界**大赛助阵

世界大赛(Model of the world)是英国世界旅游**组织(The Miss Tourism World Organization)的国际性大赛之一,是最专业和最权威的世界级赛事,成为最值得关注的落地在中国的世界专业赛事。

11月10日-14日,参加世界大赛总决赛的60佳丽云集珠海国际赛车场,成为2004 FIA GT世界锦标赛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0日,佳丽们先参加由赛事主办方特意为她们主办的欢迎酒会。14日,在2004 FIA GT世界锦标赛中国站的开幕式上,佳丽们成为现场贵宾和车手的撑伞女郎和开幕式的剪彩女郎;之后佳丽们一齐出现在赛道上,和观众们玩起互动的小节目,将现场的气氛带入一个高潮。

五、2005 FIA-GT中国珠海站

(1)、时间

2005年10月22-23日

(2)、赛车焦点

世爵——世界跑车锦标赛的首辆开蓬跑车

首次来到珠海的世爵C8 (Spyker) Double 12R赛车生产于2002年,最独特之处是它乃是一辆开蓬跑车,也将会是今次比赛中唯一的开蓬车。赛车的马力高达480匹,而车重只有1050公斤,基本性能应该跟保时捷911 GT3 RSR很接近。

世爵赛车在05年度已经参加了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勒芒(Le Mans)24小时大赛、在美国Sebring举行的Sebring 12小时耐力赛及德国纽伯格灵(Nurburgring)举行的「勒芒耐力系列赛」。在纽伯格灵1000公里大赛中,世爵车队由Danny Crevels及Jeroen Bleekemolen驾驶的世爵C8 Double 12R赛车获得了亚军。

莲花——让马来西亚国旗在珠赛场飞扬

参加珠海站赛事的还有这款全球独一无二,马力高达400匹的莲花Exige 300RR GT跑车。今次是莲花赛车自1998年以来首次正式参加GT赛事。

05年度莲花Exige 300RR GT赛车曾经先后参加在马来西亚雪邦赛车场举行的日本超级GT赛及国庆12小时耐力赛。并在国庆12小时耐力赛中勇夺全场总冠军。

(3)、05 GT刷新珠海赛道纪录

2005世界超级跑车锦标赛(FIA-GT)中国站的排位赛,俄罗斯时代车队凭借其法国车手布库特和阿斯顿·马丁DBR9赛车的出色发挥,力挫两辆法拉利赛车,以1分30.661秒的单圈最快成绩,夺得05年度GT中国站正式比赛的首发位置,同时也刷新了珠海赛道的单圈最快纪录。

(4)、赛果

在珠海国际赛车场展开的这场竞争是2005年世界超级跑车锦标赛第九站比赛根据竞赛规则,参赛车手要轮流驾驶赛车绕珠海赛道117圈完成总长503.1公里的赛程,但比赛“关门时间”为3小时。

驾驶GLPK车队6号科尔维特C5-R赛车的3位车手龙津、库彭、菏泽曼斯23日在珠海发挥稳定,以3小时0分21秒567的总时间完成110圈比赛,夺得世界超级跑车锦标赛(FIA-GT)中国站赛事冠军。拉博竞技车队的11号法拉利550赛车以总时间7秒160之差完成110圈夺得亚军。季军为维他风竞技车队9号马莎拉蒂MC12赛车,由德国车手迈·巴特尔斯和蒂·斯卡伊德尔驾驶,成绩为总时间3小时1分41秒156完成110圈比赛。

GT2组别前3名均为保时捷996赛车,其中赢得冠军的66号赛车由格拉帕M车队的德国车手马·利耶波和迈·洛肯费勒驾驶(总时间3小时1分57秒240完成107圈),其队友、法国车手艾·克拉德和英国车手蒂·苏格登驾驶的88号赛车获得亚军(总时间3小时0分41秒260完成106圈),季军为EBIMOTORS车队意大利车手鲁·莫西亚和克·帕苏蒂驾驶的74号赛车(总时间3小时1分36秒987完成104圈)。

(5)、支援赛事

亚洲房车锦标赛、超级跑车挑战赛、明星挑战赛、泛珠三角房车赛、莲花跑车挑战赛。

格兰披治一级方程式(Grand Prix Formula One 简称:F1)大奖赛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费用最昂贵、技术最高的比赛,它是赛车运动中等级最高的一种。

所谓“方程式”赛车是按照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FISA)规定标准制造的赛车。这些标准对“方程式”赛车的车长、车宽、车重、发动机的功率、排量、是否用增压器以及轮胎的尺寸等技术参数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F1大赛的统筹工作,均由FISA安排。他们负责制订车赛的规则,拟定比赛时间表和选择赛车的场地等。

FISA要求F1赛车用排量为3L、12缸以下、不加增压器的自然吸气式发动机。F1赛车的底盘用碳化纤维为制造,重量很轻,很坚固。车赛的底盘很低,最小离地间隙仅有50-70毫米。与普通的汽车相比,F1赛车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它的车身细而长,车身高度很低,宽大的车轮极为显眼,而且是完全暴露的,即所谓“开式车轮”。

每辆F1赛车都是世界著名汽车厂家的精心杰作。一辆这种赛车的价值超过七百万美元,甚至不亚于一架小型飞机的价值。F1汽车大赛,不仅是赛车手勇气、驾驶技术和智慧的竞争,在其背后还进行着各大汽车公司之间科学技术的竞争。福特汽车公司就形象地把汽车大赛比作“高科技奥运会”。在汽车大赛中推出的新型赛车,从设计到制造都凝聚着众多研制者的心血,并代表着一家公司乃至一个国家的高科技最新水平。汽车大赛还是各国科技人才素质的较量。据悉,德国约有2000多名专业人才直接从事赛车的设计、制造和研究工作、美国约有1万人;而日本则最多,估计近2万人左右。

所有参加F1大赛的车手,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世界车坛的精英。每一位车手在跻身F1大赛前,都必须经过多个级次的选拔,例如小型车赛、方程式(F3)车赛等等,堪称过五关、斩六将,而要成为世界冠军,更非易事。他必须身经百战,集赛车技术、天赋及斗志于一身。

根据FISA的有关规定,每年,全世界能有资格驾驶世界F1赛车的车手不超过100名。所有驾驶F1赛车的选手,都必须持有FISA签发的“超级驾驶执照”;每年只有少数的优秀车手有资格参加决赛。

F1大赛每年都要选择地理条件迥然不同的16个赛场。他们有的现在高原上,那里空气稀薄,用以考验车手的身体素质非;有的则是街道串成的赛道,那里路面相对狭窄曲折,车手弄不好就会撞车;有的赛车场就显得路面宽阔,但也有上下坡考验车手的技术;还有的赛车场建在树木葱郁的森林中,那里跑道起伏大,车手很难控制赛车。由于赛车经常出现意外,FISA要求所有主办国的赛车场必须有足够的草地缓冲区。各赛场的救护人员也必须分布在全场的每一个角落,争取在出事的一刹那,跑进现场,进行抢救。 每一赛车都需在车赛前三天进行试车,然后根据试车圈速排列起跑位次。通常在试车的时候,共有28-30辆赛车参加计时,但最终只取前26辆赛车参加比赛。正式比赛开始,各车手按排位从相继不远的起跑位置出发。进入前6名可得分。第一名是10分,第二名是6分,第三到第六分别是4到1分。

这是老的积分

现在是

1-10

2-8

3-6

4-5

5-4

6-3

7-2

8-1

第三便是每年6月举行的被称为最辛苦、最乏味的单项赛事--“勒芒24小时耐力赛”(法文为24HEURESDUMANS)。它是在位于巴黎西南200公里的小镇勒芒(香港称为利曼)举行的重大赛事,1923年举行,至2001年已经举办了69届(1936年,1940年-1948年未举行)。赛道是将当地的高速公路和街区公路封闭成一个环行路线,单圈长13.5公里,沥青和水泥路面。比赛一般从第一天的下午四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次日的下午四点,历时24小时。

每部赛车由3名赛手分别驾驶(1980年中期以前为2名赛手),及用换人不换车的方法,所有的加油、换胎和维修时间都包括在24小时以内。最后,行驶里程最多的赛车获胜,一般一昼夜下来,成绩最好的赛车行驶的里程将近5000公里。比赛用车有的是原形车改装的,有的是为比赛特制的,有开放式座舱的,也有封闭式座舱的。它们的车轮和普通轿车一样,是有翼子板遮盖的,而不象F1那样暴露在外面。赛车的刹车碟由于频繁、大力的制动,会在夜色中如同炼钢炉中的钢水一般眩目,这也是一般赛事的电视画面中无法看到的奇景。比赛的发车办法与F1相同,但是,有趣的是,各种不同排量和不同组别的赛车同时竞技,只是最后分别计算成绩而已,这也是各种时间长短不一的耐力赛的共同之处。“勒芒24小时耐力赛”每场产生一组冠军,也就是说,同场驾驶冠军赛车的每一位赛手都是冠军。

由于勒芒耐力赛是全球各种耐力赛时间最长的比赛,而且选手驾车在同一环行赛道上要不停地转上350多圈,比赛显得单调、乏味。不论车手、维修还是观众,在下半夜的时候都会变得疲惫不堪。因此这场比赛被称为最辛苦、最乏味的赛事。大多数观众是带着宿营车或帐篷前来观战的,赛场旁的30个大型停车场每次比赛都停满了10万部汽车。观众最多的一次是11年的比赛,人数达到了30万。赛场周围还有设施齐备的餐饮、和休闲场所,以及销售仿制的各大车队服装、帽子的铺位,让车迷们在这里如同过节一样。观众可以在餐厅里一边吃着可口的食物,一边可以看见窗外时速达到300多公里的赛车飞驰而过。

第三便是每年6月举行的被称为最辛苦、最乏味的单项赛事--“勒芒24小时耐力赛”(法文为24HEURESDUMANS)。它是在位于巴黎西南200公里的小镇勒芒(香港称为利曼)举行的重大赛事,1923年举行,至2001年已经举办了69届(1936年,1940年-1948年未举行)。赛道是将当地的高速公路和街区公路封闭成一个环行路线,单圈长13.5公里,沥青和水泥路面。比赛一般从第一天的下午四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次日的下午四点,历时24小时。

每部赛车由3名赛手分别驾驶(1980年中期以前为2名赛手),及用换人不换车的方法,所有的加油、换胎和维修时间都包括在24小时以内。最后,行驶里程最多的赛车获胜,一般一昼夜下来,成绩最好的赛车行驶的里程将近5000公里。比赛用车有的是原形车改装的,有的是为比赛特制的,有开放式座舱的,也有封闭式座舱的。它们的车轮和普通轿车一样,是有翼子板遮盖的,而不象F1那样暴露在外面。赛车的刹车碟由于频繁、大力的制动,会在夜色中如同炼钢炉中的钢水一般眩目,这也是一般赛事的电视画面中无法看到的奇景。比赛的发车办法与F1相同,但是,有趣的是,各种不同排量和不同组别的赛车同时竞技,只是最后分别计算成绩而已,这也是各种时间长短不一的耐力赛的共同之处。“勒芒24小时耐力赛”每场产生一组冠军,也就是说,同场驾驶冠军赛车的每一位赛手都是冠军。

由于勒芒耐力赛是全球各种耐力赛时间最长的比赛,而且选手驾车在同一环行赛道上要不停地转上350多圈,比赛显得单调、乏味。不论车手、维修还是观众,在下半夜的时候都会变得疲惫不堪。因此这场比赛被称为最辛苦、最乏味的赛事。大多数观众是带着宿营车或帐篷前来观战的,赛场旁的30个大型停车场每次比赛都停满了10万部汽车。观众最多的一次是11年的比赛,人数达到了30万。赛场周围还有设施齐备的餐饮、和休闲场所,以及销售仿制的各大车队服装、帽子的铺位,让车迷们在这里如同过节一样。观众可以在餐厅里一边吃着可口的食物,一边可以看见窗外时速达到300多公里的赛车飞驰而过。

还有很多,比如MOTO GP WRC 等等

求k-1比赛的详细规则

K-1是一种搏击比赛,K为Karate, Kongfu, Kickboxing等项目第一个字母的简写,这些项目均为一定规则下的搏击项目,1为第一、顶级之意,合在一起的含意为顶级搏击大赛。

K-1目前为日本国内最具影响的搏击比赛,并且其影响已逐步扩展到日本以外。 K-1在比赛形式上突破了传统体育比赛的单调模式,迎合现代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追求时尚的心理,大胆借鉴现代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演唱会的表现方法,将最先进的灯光、音响、舞美、音乐导入比赛之中,进行了成功的结合。

从某种意义上讲,K-1的成功是现代体育与现代表演艺术结合的成功。 K-1给传统武技导入了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冲击了传统武技固有的许多观念。K-1的成功,在日本国内引起其他武术流派的广泛关注,这种关注部分来自K-1对其他项目的冲击,另一部分则来自对其他武术流派对新技术条件下自身发展前景的思考。

K-1是竞赛还是表演:

传统的体育比赛可以归结为锦标主义或金牌主义,其实质是体育比赛的结果--比赛成绩及金牌,故而围绕传统体育比赛的训练、竞赛组织、裁判等都是为比赛结果服务的,比赛的观赏性和可视性只是一种副产品和从属物。运动员被置于竞赛的核心地位,观众的有无并不重要。

K-1将商业主义原则导入了体育比赛,商业主义的本质是以观众为核心,体育比赛的运作是生产一种可供消费的产品,通过现场或电视媒介来传导这一产品,并获得商业价值,故而比赛的训练、组织、裁判等都是为满足观众服务的。同时,对体育比赛这一产品进行强有力的商业包装,这种包装观念来自于现代表演艺术的发展,包装的形式则是借用了现代灯光、音响、音乐、舞美艺术,以达到充分刺激观众视觉、听觉的目的,充分满足现代社会充满紧张、压力、焦虑的人们放松身心的需要。所有有利于满足观众需求的形式和内容都有可能被引入了商业主义的体育竞赛。

持有锦标主义竞赛观念的人在观看K-1的现场比赛时,将会发现K-1已经突破了传统体育比赛,运动员的个性张扬成为重要的内容,有些场次的比赛显露出十分明显的的“作秀”和“猫腻”的痕迹,现场主持人肆意引导观众的情绪,彩色大屏幕刻意夸张局部的细节。 实质上K-1是比赛还是表演对K-1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观众需要比赛的时候就是比赛,观众需要表演的时候就是表演。

K-1的观众定位

K-1的现场观众,95%以上是20岁左右的年青人,其中80%左右是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现场极少发现50岁以上的观众。 毫无疑问,这是无形的市场之手进行双向操作的结果。 20岁左右的年青人正是所有社会最具活力、最富想象的阶层,他们的思想缺少约束,他们追求社会上所有认为应该追求的东西,他们想表现与众不同。但是他们的经济实力和社会经历、资历,使他们的现实与理想总是产生距离,他们想成为社会的主流,可是只能服从社会。现实与梦想的差距,造成他们的痛苦与焦虑。因此,他们只能把头发染成金黄、彩色,穿上厚底的皮鞋、宽口的喇叭裤,吸引社会的注意。因此他们创新社会,社会也为他们创意,酷(cool)、摩登(modern)都是被他们创造的名词,也是用来形容他们的。尤其在异性面前,他们更加愿意昭示他们的与众不同,这种昭示有时是不惜代价的。

K-1比赛所显示的是一种力的较量,表现的是一种雄性的魅力。运动员强健发达的肌肉,冷酷而无所畏惧的表情,强而有力的拳脚进攻,极易引发观众的英雄崇拜情结。这种情结诱发出他们的梦,同时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强烈、刺激、变化的激光灯,嘈杂、狂躁、振撼的摇滚和爵士乐,加上主持人歇斯底里的狂叫,足以发泄年青人心中所有的压抑、忧郁和烦闷的心境。

K-1的竞赛规则

K-1的竞赛规则是典型的商业主义规则,规则是为现场气氛和观众感受服务的,许多被传统竞赛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得到了修改。 K-1的规则对竞赛过程的关注高于对竞赛结果的关注。实际上,结果是对运动员的,过程是对观众的,观众对竞赛结果的关注是由竞赛过程形成的。没有激烈、精彩的竞赛过程,枯燥的竞赛结果对于观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搂抱和消极进攻这类在传统竞赛规则中束手无策的顽症,在K-1的规则中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扣分。具有血腥色彩和强刺激的击倒(KO)给予了高度的渲染。 在记分方式上,K-1给予了高度简化,裁判除了在处理高度专业化的问题和判断极为接近的比赛结果时发挥作用外,一般的比赛结果观众即可预以判断,实际上,观众的判断就是规则的判断。

K-1的技术

K-1比赛中运动员运用的技术十分简洁,主要的拳法技术为拳击的直拳、摆拳、勾拳,腿法技术为低鞭腿及少量的高鞭腿,部分有特色的高水平运动员偶尔可使用转身后摆拳和转身扫摆腿。 K-1技术的简洁性,作为项目开展的初期,便于使观众理解这一运动。但是当观众对这一项目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并通过对K-1的兴趣开始对其他项目的关注时,K-1技术的简洁性显然难以继续满足观众增长了的胃口需求。

K-1的转播画面及传媒

K-1比赛由两家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转播画面用现场场景与特写回放、资料插播相结合的方式。在镜头的处理上,用了**手法,强调对局部的描写和对画面的渲染,并运用烟火技术营造气氛。现场设置四块大屏幕,在场面相对静止和缺乏渲染力时,通过大屏幕来弥补现场气氛。

在现场机位的运用上,充分运用多机位的优势,四个固定机位上,每个机位设置两个摄像机。同时设定了若干游走机位,大炮游走机位设于舞台前,一个游走机位一直反映运动员上场的特写,一个游走机位在拳台上表现运动员上台后与比赛前之间的特写。通过机位的游走,在大屏上及时反映观众不能仔细观察的细节。

K-1的组织者给予了媒体高度的重视,在K-1现场有一百多个包括电视、报纸、杂志、电台在内的媒体对K-1进行现场访,媒体记者享受与赞助商一样的待遇。摄影记者可以在拳台边上进行摄影。 K-1日常的电视宣传保证每周一次的频率,这样在K-1的竞赛不是十分频繁的情况下,能保证日常传媒满足观众对K-1信息的需求。

K-1与赞助商

在所有商业性的体育竞赛中,赞助商对活动的资助将占据整个活动收入的一大部分。K-1除在现场给予了赞助商各种方便的观看和休息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处处考虑赞助商的广告,引导牌、场地广告是任何商业性体育竞赛的经典力作,K-1当然也不会放弃。更重要的是,在现场大屏幕上,适时地在开场、运动员上场等时候推出相应的广告,完成广告与现场气氛的有机结合。

K-1的场地布置

K-1的场地布置取了表演区和拳台分离的方式。这种二分的方式,有利于克服在比赛期间拳台单调,缺乏背景变化的缺点。在比赛期间,如果比赛平庸、枯燥或短暂停赛时,大屏幕和表演区灯光及制景的变化可以适时转移观众的视觉,减少冷场给观众心理造成的不适感。 同时表演区也是运动员出场首先通过的区域,在表演区的灯光调控下,可以充分反映运动员的自信。 在表演区和拳台之间使用了一条50米左右的大通道,使运动员在上场前,观众可以充分运用现场视觉和大屏幕的特写,判断运动员的心理、实力,观察运动的长相,决定自身的喜好。

比赛拳台作了加高处理,普通拳台的高度为95-100厘米,K-1将拳台做成了120厘米,据说这样做的理由有二:一、通过提高拳台的高度,现场观众视觉比较舒服,尤其是后排观众不易被前排观众遮挡视线。二、便于电视转播和摄影记者拍照。 由于K-1的观众相对固定,因此为了每次给观众有一种新颖感,K-1的舞美及背景制景每次都不一样,本次用音乐喷泉和两个大气球制作的龙、虎作为背景,并通过激光幻灯成像技术,在喷泉上方制作动态立体画面,结合必要时的烟花及背景烛光,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K-1的灯光、音响

K-1现场大量使用了高科技的灯光,现场使用的激光灯达400余个,在各种场下,通过灯光的变化来调动和调节现场气氛。 灯的具体分配为:拳台上方四排激光灯(25X4),红、蓝两种颜色变化,在比赛停止期间用以调节气氛。拳台上方四排普通灯,用于比赛期间照明和摄影、摄像的光源。 体育馆后排座位设置了八个大追光灯。用于运动员上场和退场的追光。 在表演区的前方设置两排激光灯,为红、蓝两种颜色,作为红、蓝方运动员上场时背景灯和表演时的背景灯。 在表演区的后方设置两排激光灯。表演区的上方设置两排激光灯。在表演区的后台设置一个激光成像的大灯。 现场音响主要使用体育馆的音响。音乐则使用强刺激的摇滚音乐。

K-1的人员

K-1事务局是一个高效率的工作机构,事务局的正式工作人员只有十几个。事务局只负责总体的策划、广告和对外联络工作,一些具体的工作则交由有关的专业机构和公司与运作。

K-1的虚实与繁简

在普通人的想象中,K-1作为日本极具影响的一项体育赛事,一定组织得尽善尽美,所有的设备、环境等都是一流的。实际上,在现场处理上,K-1用了繁简结合、虚实结合的方式,该精美的地方处理得极精美,该简洁的地方处理得极简洁,可以以虚代实的地方尽量地以虚代实。 比赛技术的虚实。本次K-1比赛共进行了8场,部分场次上用了虚的技术,部分场次上用了实的技术,其目的就是通过对比赛的控制达到控制现场观众情绪的目的,形成迭荡起伏的竞赛局面。

第一场、第二场用击昏的策略,让观众立刻感受到比赛的残酷性,在观众没有反应过来时,第三场比赛则形成打满5局,以分数计算胜负的局面,观众情绪刚刚平稳,第四场比赛就以三次击倒(KO)结束,这时场上观众情绪已经完全被控制。剩下的比赛在穿插各种花絮的情况下紧张进行。 在道具、灯光的使用上,也用了虚实、繁简结合的形式,灯光的变化极为精心细致,而道具则相当简单。 座位的平面布置、高度、角度等方面考虑得相当精细,而座位本身非常简单。

K-1这种对于繁简、虚实的控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控制运营成本,如果不计成本地完善一切设备,势必使整个比赛的开支成倍扩大。二、任何事情所有的细节完全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时,外界形成的主观评价就会趋于平庸。正如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一样,该平的时候平,该起伏的时候起伏,该细化的地方绝不粗糙,该粗糙的地方不应精细。

日本举办的站立综合格斗赛事。比赛只能在站立状态下进行。(“K”从Karate(空手道)、Kongfu(功夫)、Kickboxing(踢拳),Kempo(拳法)等含有”K”字母的格斗技而来,“1”代表第一、冠军,即最好的意思。)

1993年日本正道会馆馆长石井和义创办。社长石井和义,2002年因逃税辞职,2003年被判刑1年10个月。(其间入狱3个月后保释出狱)现在依然对K-1影响力巨大。

现在运营机构为FEG(Fighting Entertainment Group),2003年9月成立,社长谷川贞治。

K-1 Grand Prix (K-1大奖赛 简称K-1GP):无差别级K-1赛事1993年举办了第一届,每年一届。

K-1 GP历届总冠军

1993年Branco Citatic (克罗地亚)

1994年 Peter Aerts (荷兰)

1995年 Peter Aerts (荷兰)

1996年 Andy Hug(瑞士)

19年 Ernesto Hoost(荷兰)

1998年 Peter Aerts (荷兰)

1999年 Ernesto Hoost(荷兰)

2000年 Ernesto Hoost(荷兰)

2001年 Mark Hunt(新西兰)

2002年Ernesto Hoost(荷兰)

2003年Remy Bonjasky(荷兰)

2004年Remy Bonjasky(荷兰)

K-1 WORLD MAX (Middleweight Artistic eXtreme 的简称):70公斤级以下的K-1赛事

2002年举办了第一届。

历届K-1 WORLD MAX世界第一决定赛冠军

2002年 Albert Kraus(荷兰)

2003年 魔裟斗(日本)

2004年Buakaw Por .Pramuk / 播求(泰国)

2003年开始每年元旦前夜举办K-1 Premium Dynamite,成为日本传统迎新年节目红百歌战的收视率的最强力挑战者。

K-1GP经过各分站赛决出6名分站赛冠军,再加上2名FEG的推荐选手,此8人将与上一年的K-1GP总决赛的前8名进行K-1开幕战,决出本年的8强。

K-1帝国

K-1是正道会馆创始人石井和义于1993年创立的一项自由搏击大赛。“K”代表Karate(空手道)、Kongfu(功夫)、Kickboxing(踢拳),Kempo(拳法)等格斗技;“1”即第一、冠军。事实上,参加K-1的选手使用的格斗技有泰拳、空手道、踢拳、散打、职业摔交、跆拳道、传统泰拳、拳击,甚至还有美国的军队格斗技、法国腿击术和一些业余格斗技(俗称街霸)。

K-1成为当今无可争议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站立格斗技殿堂仰仗的是三件利器,其一拜准确的赛事定位,其二乃高效、创新的商业运作,其三为明星效应。

石井和义出身于极真空手道,而后在大阪自创正道会馆。有感于极真空手道分崩离析、派别林立、老死不相往来的现状,石井决定创办一个真正抛弃门户观念、包容天下各路英雄的世界性大赛。石井深知没有观众的比赛水平再高也是曲高和寡,让比赛保持紧张激烈的节奏才能将观众请到现场。因此K-1的规则以鼓励进攻、鼓励KO为原则,限制使比赛节奏拖沓的技术如搂抱并禁止摔法。出于安全考虑,肘法亦被禁止。通常的比赛为3分钟1局,共进行5局比赛,局间休息1分钟。淘汰赛时则为3回合3分钟制。平局时进行延长赛(延长赛回合数因大会种类而异)。被击倒选手被读秒至10未能站起时为KO。一回合之内倒下3次也为KO。淘汰赛时,除决赛外一回合之内倒下两次为KO。判定胜负的标准有:KO、TKO(包括医务监督叫停、场裁叫停、助手抛白毛巾等)以及3位裁判的点数判定。在计分上类似拳击规则,每回合共10分,当两人无明显差距时判平,有一方占明显优势对手被扣1分,一方占特别明显优势对手被扣2分,最后由3名裁判计算总分,当两名或两名以上裁判同时判平比赛即为平局。近年来,K-1规则更趋严格,在无差别级赛事中,在一方对另一方取箍颈技术后,只能进行一次膝撞,这对泰拳出身的选手影响颇大。在新颖赛制和巨额奖金的吸引下,各路英豪蜂拥而来,K-1也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格斗组织。

K-1的赛事包装在格斗界可谓傲视群雄,即使世界拳王争霸赛与之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每年的总决赛他们请到的是日本第一流的导演、DJ和灯光师,确保现场达到开摇滚音乐会的水准,2003年的总决赛K-1甚至将一支交响乐队直接搬到了东京巨蛋体育馆。如此超级巨制成本常常超百万美元,如何能保证盈利呢?K-1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四大渠道:第一自然是门票收入,一般的K-1比赛都有过万的观众,在K-1半决赛和总决赛时常常能吸引到5、6万观众,目前的最高纪录是2002年K-1十周年总决赛的74500人。门票一般分为4档,6000、13000、16000和30000日元,如此算来光是门票收入已经相当可观了。第二是来自日本电视台的转播费和赞助。K-1的比赛都在日本公共电视台播出,由于收视率高,广告收入不菲,目前和K-1合作紧密的富士电视台和TBS(东京广播系统)有时为一次赛事提供多达二百万美元的转播费;年终大餐K-1 Premium Dynamite从TBS获得的赞助更是天文数字。第三是来自海外的付费电视分成和有线电视版权费。大的K-1比赛在美国当天都可以通过付费电视收看(Pay Per View,简称PPV),一般收费30美元;欧洲的ESPN2体育台定期播出K-1比赛,这都需要向K-1缴付版权费。有关K-1比赛和选手的知识产权产品销售构成了第四部分收入,这包括录像带、DVD、印有选手或俱乐部标识的T恤衫、选手肖像玩偶等,每次比赛现场外的销售区都能排出上百米的长龙。近年来网站、手机等新媒体提供的衍生服务销售增长迅速。

令人颇感惊讶的是打理这样一个大事业的K-1事务局(2003年FEG公司成为K-1的官方推广公司,K-1事务局由其管辖)只有10几名员工,除了分工明确、极度敬业外(前总裁石井和义号称10年没有休息过一天),他们的秘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中介机构。与K-1签有合作协议的公司多如牛毛,在K-1员工的指导下,他们负责制作、宣传、翻译、后勤等方方面面工作,仿佛是K-1这架庞大的体育机器上的一个个齿轮,共同驱动其运转。

K-1在日进斗金的同时也捧红了一大批拳手,使他们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3届冠军得主“荷兰伐木工”Peter Aerts、4届冠军“完美先生”Ernesto Hoost、“战神”Andy Hug、2001年冠军“侏儒巨人”Mark Hunt、“无冕之王”Jerome Lebanner、“克罗地亚特警”Mirko Cro Cop、“钢腕”Mike Bernado、“剃刀”Stephen Leko等无不为拳迷所津津乐道、耳熟能详。这些人成名后反过来成为收视率保证,为K-1确保了庞大的忠实拳迷队伍。天皇巨星藤原纪香长期客串K-1评论员为K-1的收视率也增色不少。不过近年来K-1的造星运动似乎过于依赖名人效应,反而忽略了实力这一格斗之本,力捧Bob S和曙太郎这样的另类明星,慢待了昔日为K-1打下江山的老臣,虽然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却冷了铁杆拳迷的心。

10余年来,K-1虽然经历了Andy Hug(1996年K-1冠军,旅居日本的瑞士籍极真空手家)暴卒和石井和义逃税丑闻等一系列变故,影响力不降反升。创始之初仅有的无差别级赛事逐渐发展为五大系列赛事:K-1 World GP, K-1 Japan, K-1 World MAX, K-1 MMA和K-1 Premium Dynamite,它们共同构筑了庞大的K-1帝国。

K-1 World Grand Prix(简称K-1 World GP,GP意即大奖赛),也就是无差别级赛事。这是K-1自成立之初便存在的赛事,也是K-1今天得以安生立命建立庞大帝国之本,我们所说的K-1冠军通常即指K-1 World GP冠军。

1993年第一届K-1 World GP举行时没有预选赛,创始人石井和义从世界范围内挑选了8位顶尖高手,他们都分别身披当时国际知名搏击组织如ISKA、WKA、WMTA的重量级冠军金腰带,其中包括两位K-1的标志性人物,来自荷兰的3届K-1总冠军Peter Aerts和4届K-1总冠军Ernesto Hoost。这些英雄人物的同台出场,可以说是自由搏击历史上最豪华的阵容,这也使当晚的东京国立代代木第一体育馆的上万名观众见证了历史。经过3轮艰苦卓绝的单败淘汰赛,来自克罗地亚的老将布兰科以全KO的战绩捧走了冠军奖杯并将5万美元奖金收入囊中。之后,参赛选手由8人扩充到16人,比赛也分为两阶段:半决赛和总决赛。随着K-1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半决赛之前还另设若干预赛,开始这些预赛全部都在日本国内举行,后来K-1明确进军海外战略,在美国、德国、荷兰、法国等自由搏击强国设立分支机构,将预赛推广到这些国家,既扩大了K-1的影响,又发掘了当地的有潜质的选手。

从2000年开始,K-1在世界八大城市首先举行预赛,胜者可以参加美国、欧洲、日本举行的4至5个洲际预赛,决出的冠军可以直接进军每年10月举行的K-1 World GP半决赛。通常半决赛共有14个名额,其中的7人来自去年总决赛的入围者(总决赛共有8人,其中1个名额指定给日本选手),4~5人为洲际预赛冠军,剩下的2~3个名额机动,专门分配给那些没能凭实力打入半决赛但具有很高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的选手,这也反映了K-1体育的本质。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7月17日来自北京盛华武术搏击俱乐部的年轻散打选手张庆军在K-1 World GP韩国站比赛中击败前相扑横纲曙太郎进入半决赛,可惜后来由于胫骨受伤被迫弃权。近年来,K-1 World GP的总决赛都在东京巨蛋体育馆(Tokyo Dome,室内棒球场,最多可容纳7万5千名观众)举行,每年的K-1 World GP系列赛事也就被称为“通往东京巨蛋之路”。自2002年,K-1 World GP冠军的奖金涨到了40万美元。

K-1 Japan系列赛事

K-1 Japan系列赛事包括两类,一类是非锦标赛制的K-1 Japan,这样的赛事一般每年会有若干次,主要是以日本国内的选手为主,同时邀请国外高水平的选手参加,目的是培养日本本土的重量级选手。另一类是锦标赛性质的K-1 Japan GP,决赛在每年9月举行,一共8个名额,他们都是非锦标赛K-1 Japan系列赛事表现较好的选手,去年的冠军自动入围。K-1 Japan GP的冠军取得10月K-1 World GP开幕战也就是半决赛的入场券。通常情况下,所有进入决赛的8人都是日本选手,但也有极少数的情况下K-1邀请外国选手参赛。1999年和2000年当时我国两位重量级顶尖散打选手安虎和腾军被特邀参加了K-1 Japan GP,并分别打入了半决赛。2001年出身丹麦但旅居日本十余年的极真空手道名将Nicolas Pettas持外卡参加了当年的K-1 Japan GP并夺得冠军。

未完…………粘贴不下了,你可以自己到该地址看剩下的

维特尔:不需要法拉利车队审查车队策略通讯

维特尔认为法拉利没有必要检讨如何规划F1比赛策略和沟通,他说从外部判断情况非常困难。维特尔被听到与法拉利维修站就周日西班牙大奖赛收官阶段是否有可能延伸到一站策略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维特尔最初在换上软胎后发泄了自己的不满,然后被问及不进站就进入比赛尾声的问题,但还是成功的让一停策略发挥作用,以第七名的成绩结束比赛。

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场比赛,维特尔和他的赛车工程师在策略上发生了一些争论,他曾在银石70周年大奖赛后表示进站的要求“没有任何意义”。但维特尔在赛后表示,他认为不需要对法拉利的策略规划和沟通方式进行任何审查。

当被Motorsport问及车队无线电通话时,维特尔说:“我认为我们显然是在谈论它,我们进行了简短的交谈,我认为有些事情我们总是可以做得更好。如果你玩周一工程,很容易知道很多事情,你可以做或应该做。但我认为重要的是,我们同意承担这个风险,显然它确实得到了回报。从我们当时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我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

维特尔接着说:“你们沟通很正常。我认为你的判断非常奇怪,因为与谁在选择哪些无线电传输广播和哪些不广播,你很难知道正在说什么,并获得全面的情况。很明显,这里很注重对轮胎的管理,最后我们做了决定,我们坚持了下来,所以很好。”

改用一停策略的决定让维特尔从第二回合开始时的第12位跃升到第7位,在最后阶段抵挡住了红牛车队阿尔本领衔的几台赛车的追赶。

法拉利领队比诺托表示,与维特尔前后的交流不应该被认为是误会,而是证明车队乐于质疑不同的策略。比诺托说:“我们与车手们一起决定的事情是,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开放,有时质疑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个误解,我们越是通过沟通来质疑自己,最终得到正确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看看过去的几场比赛,我们当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有时候就像维特尔说的那样,很。本周,我们之所以做出选择,是因为我们在沟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