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山神vs京都不死鸟比分预测-山神山行VS东京
《樵夫毁山神》文言文阅读答案和翻译
樵夫毁山神
原文:康熙十五年,余姚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邓樵夫许之。明晨,客伺于神祠外,果见一樵夫过之,逆谓曰:“子邓姓乎?曰:“然。”因告以夜所闻见,戒勿往。邓曰:“吾有母,仰食于樵。一日不樵,母且饥。死生命也,吾何畏哉?”遂去不顾,客随而觇之。樵甫采樵,虎突出从竹间。樵手搏数合,持虎尾盘旋久之。虎不胜愤,乃震哮一跃,负痛遁去,樵逐而杀之。客逆劳之。樵曰:“感君高义,盍导我至庙中。”既至,大诟死虎斥神曰:“今竟如何?”遂碎其土偶。
注释:
康熙:清圣祖玄烨的年号。
余姚:古地名,在今浙江余姚县。
伺:等候;
祠:庙
逆:迎(上去)
谓:说
戒:告诫
且:将
觇(chān):悄悄地看。
甫:刚。
合:回合
遁:逃走
樵遂而杀之 遂:追上去
劳:安慰
高义:深厚的情义。
盍:何不。
既:已经;
诟:辱骂
竟:最终
然:是的
因:于是
译文: 康熙十五年,余姚县有个外地人在山中赶路,夜里住在山神寺。半夜,有只老虎来向山神跪拜,说着像人一样的话语,乞求山神赐给它食物。山神答应把邓樵夫给他。第二天早上,客人等待在庙外,果然看见一个樵夫经过,迎上去问:“您姓邓吗?”樵夫回答说:“是的。”客人就告诉他晚上听到的事情,告诫他不要前往。邓樵夫说:“我有母亲,靠砍柴维生,一天不打柴,母亲就会饿肚子。生死都是命中注定的,我有什么可怕的!”就头也不回的走了。客人尾随他偷偷地看。邓樵夫刚刚打上柴,老虎突然从竹林间窜出,邓樵夫徒手与它搏斗了几个回合,抓住老虎的尾巴转了很久。老虎很愤怒,于是咆哮着高高跳起,忍痛逃跑。邓樵夫追上去将它杀了。客人上前慰劳他,邓樵夫说:“感谢你深厚的情义,何不带我到庙中去?”到了庙里,邓樵夫大骂死虎并斥责山神说:“现在怎么样呢?”于是就将泥塑的山神砸碎了。
启示: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角度。
2、好心不能建立在损害他人基础上。
3、个人是可以反抗的,要自己积极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
樵夫毁山神
狼狈为奸、助纣为虐(大概这样)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角度。
2、好心不能建立在损害他人基础上。
3、个人是可以反抗的,要自己积极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
有关文言文《樵夫毁山神》中的一个问题...
山行
杜牧·山行
标题
山行
作者
杜牧
体裁
七绝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项斯·山行
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项斯除做过小官丹徒县尉外,长期身居草野,很熟悉山野风光。这首《山行》,便是写山村野景。由于诗人观察入微,体验深刻,诗写得清新,细腻,贴切,逼真。读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起笔展示山间佳境——有景,有人,有村落。“亦”、“分”二字下得活脱。“亦”字表明此处枥木虽已蔚成深林,但并非杳无人烟,而是“亦有人”。有人必有村,可诗人并不正面说“亦有村”,却说一条溪水被几户人家分享着,这就显得出语不凡。这里一片枥林,一条溪水,几户人家,一幅恬美的山村图都从十四字绘出。
次联写景更细。诗人用“点染法”,选取“山当日午”、“草带泥痕”两种寻常事物,写出极不寻常的诗境来。乍看“山当日午”,似乎平淡无奇,可一经“回峰影”渲染,那一渠流水,奇峰倒影,婆娑荡漾的美姿,立刻呈现目前。同样,“草带泥痕”,也是平常得很,可一经“过鹿群”渲染,那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喜人景象,立刻如映眼帘。“点染”本为中国画的技法,一点一染,淡浓、远近、深浅不同,景象更活现纸上。诗中“点染法”的妙用,效果亦然。它在平凡中见奇特,奇特又出于平凡,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试想,单说“山当日午”、“草带泥痕”当然是索然无味,即使单说“回峰影”、“过鹿群”也未免平淡少兴。只有前用四字先“点”,而后用三字加“染”,于是这一联的两幅画面顿时为读者展示出富有动态的美的境界。
在第三联里,诗人准确地捕捉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与抽茧来开拓诗的意境。巧妙的是,诗人并未直说山村农民如何忙碌于捡茶、分茶、炒茶和煮茧、退蛹、抽丝,而只是说从茅舍升出袅袅炊烟中闻到了蒸茗的香味;隔着竹篱听到了缲丝声音,从而使读者自己去领略农事丰收的盛景。这里,诗人创造的意境因借助于通感作用,使读者倍感亲切。
按照诗意发展,尾联似应写诗人走进山村了。但是不然,“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当诗人走着走着,邂逅卖药材回来的老者,便随同这位年老的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这一收笔,意味深长,是诗旨所在。诗人为什么不投身热气腾腾的制茶抽丝的山村,而遁迹空寂的云山?“不惜”二字隐隐透露了他的苦衷。项斯生当唐末乱世,自觉怀才不遇,壮志莫酬,他在另一首诗里写道:“献赋才何拙,经时不耻归”(《归家山行》),这里说的“不耻归”,同样表现了诗人不惜谢绝仕途而甘隐山林的心情。“不惜相随入岛云”,作为末句似收而未收,余韵绕梁。
这首诗的特点是构思奇巧,移步换形,环绕山中之行,层次分明地写出作者在村里村外的见闻。写景,景物明丽;抒情,情味隽永;造境,境界深邃,委实是一首佳作。
「兴平行者」再向南山行
高育鹏
人到中年,心境就像深秋的山色,层林尽染,雄浑凄美。老是不得闲,像卸不下磨的驴,围着生活转圈。累了需要休息的时候,想从城市逃往深山,亲近大自然,得到一份天人合一的怜感。最想去的地方,莫过于黄柏塬,听说那里是秦岭山里头的香格里拉。可是她离的太远,需要两三天,才能打个来回,那山那水的诱惑,只待有了充裕的时间方可成行尽兴。留着一份念想,给沉闷的生活重新插上了幻想的翅膀,人生还会自由飞翔,往后还有海阔天空的风光。
幸福有时候来的太突然,还在清晨的睡梦中,吉祥娘子军的姐群已经在商议登嘉午台的事。老婆怜惜我跑夜车熬坏的身体,摇醒我问:“吉祥妹子们上山去,你去不去。”听说爬山,我睡梦中的耳朵,像德国黑一般聪颖地竖起来。听说有妹子,哈喇子像做美梦一样,吞在肚里,嘴上甜丝丝地应着:“我报名!”一咕噜翻身起床,二哗哗洗脸刷牙,三哔哩整装待发,速度堪比军营集合的哨子吹起,生怕错失了队伍出发的时间。
吉祥妹子们,平日当司机,服务苦累乏,勇挑家庭担,整年难遇假。今天她们把挣钱养家放下,用内秀的心思编织生活的花环,组织登山 旅游 ,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快乐。带着这些不是金丝鸟儿的妹子们出门,她们像喜鹊、画眉,一路叽喳,放声谈笑,表现出兴平婆娘们的外向泼辣。她们是司机,个个见多识广,知道路咋走,什么地方有啥好吃的,很有主意不矫情地等人安排,甚至发挥着照顾男人的细心,真是结伴旅行的良花佳茗。
七八年前,曾跟兴平驴友户外去过嘉午台,到吉祥妹子们面前,也显摆不出什么熟路识见的本领,她们登过的山,走过的路,或吃过的盐巴都不比男人少,这是我的窘迫,也是无法在妹子们身边多情表现的难堪。沿途尖山、五台山、翠华山等名山响峪,都是令人神往的所在。今天无雨阴沉,四野空濛如烟,嘉午台从大峪口上,不知其景色神韵与往时有何不同。
从小峪进也许可以绕到山腰锦绣处,从大峪进则泥路破石接见,辛苦了久不锻炼的脚腿。未进山门,一老者捆拾枯枝当柴烧,见我们嬉笑走来,横出一步在路中央,我上前问安:“老叔嘉午台从此走么?”老汉反问:“从此路过,给老汉我舍个啥?”有点劫道的味道,我急忙喊走在后头的陶二哥:“快来给老叔上个火,高档烟呢!”老汉吸了一口烟,满意地指着身后的大山:“就从这走,一路不问人。”妹子们胆子还小,走出老远,庆幸老汉没有要钱,若一人五块十块地要价,至少不给十块打发不掉。有时候,不是钱的问题,是个相互尊重的问题,好态度当钱使呀!
再走些路,遇见一位道士,背着孩子,领着媳妇。上前欲拍照,道士摆手,随即拿出兴平特产麻糖,递与伸手的孩子,相逢欢别。吉祥妹子们,对道士娶媳妇,疑惑而兴味不止。陶二库说:“道士可以娶媳妇!”刘粉丽说:“住穷山沟里,过地窝啥日子,娃的教育咋办?”高育鹏接说:“人家是精神追求,物质次之。”闫江华说:“精神追求也得吃饱穿暖吧,哪个媳妇愿意嫁穷鬼呀。”王慧荣说:“这才叫真正的爱情,能住山里的夫妻,感情才是个羡慕。”张静说:“爱也得有物质基础,他们吃啥喝啥呀!”一行人争论不休,大山里的爱,颠覆了城里人的三观世态。
湿气和负离子,充满了山气。树叶上的萧飒,单个看雨露的冲刷,既是温情,又是摧残。秋天就这么如胶似漆地,和和美美地,转瞬衰败下来,是巅峰的退却,是激情的冷静,是浑然的凋零。那红叶,是黄栌的啼血,只有在阳光灿烂之下,才能焕发精神气息。没有阳光的日子,悲壮只能隐忍着,潮湿和雨露只能增添沉思和回忆,并不能歌颂过往,在枝头炫耀一生获得的勋章。那焜黄,是绿叶的脉息,只有在秋风的扫荡之下,才呜咽哭泣。遗失绿色的生机,是无情的命运,逼迫着走向衰老,曾经的美好再也难以找回,行将就木归土的可悲,挽留亦无益。那残绿,是壮士视死如归的志气,是残阳如虹的辉趣。三色交杂的叶子,用瘦骨嶙峋的叶柄,紧紧抓住树枝的偎依,这是一种触目惊心的分离,告别时又悄悄诉说了多少深情的话语,大自然的瑰丽,犹如人间的情味。
要见红叶,须晴日,看漫山遍野,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绿的像墨。可惜山高的不见梁顶,半山腰湿雾缭绕,不见半点阳光透下来,只可览老树黑藤、陋石细流。有一处二天门,乃为道观。进来庙门,善男信女见神就拜,待年轻的道士从偏房出来,着意焚香收功德之时,参礼已毕。道士随云:“香钱不舍,恕不待客。清修圣地,神庙勿拍。”恹恹与几位同在庙院的民工,热聊几句,出得“闲者莫来贤者来,盗者莫来道者来。”一阵恶风即可刮倒的草木辕门。所幸喂了看门的黄狗几个甜甜圈,它竟不舍地从庙里跟出来,一路陪伴直到山顶,半天不离,成为赞赏的忠诚的登山好伙伴。
砾石新铺的路,将要走到尽头,赫然亭台瓦舍召唤在前,以为是农家乐,以为是阔别墅,走近仍为道观。拾阶而上,敲门不应,犬吠声声,套而为诗:“应怜凡步登庙台,大扣朱门久未开。佛道两家关不住,一种元神玄虚来。”绕庙而过,可见黄袍与黑衣在木亭对酌,护院呵斥黑狗稍安勿躁。庙台之高,佛法之广,岂可掩门闭户得清净呼!算这一处,共遇三处道场,均于路边插着太阳能电子念佛机,形如莲花,状似烛台,只要有光送电,即全天诵念“阿弥陀佛”。嗟夫:道家门前佛音唱,三清老儿脸无光。
山里不缺石头,要磊成登山的阶梯,人工不易,开石凿面,得花几代人锲而不舍的愚公移山精神。山里人厚道,逢水搭桥,遇路铺石,他们不为自己的利益,为住在山顶虚无缥缈的神仙,修了登天的路,这种传承下来的美德,是他们虔诚的信仰,也是艰辛的汗水。踩阶而上,感谢修路人的功德,却也由于路远苦长,汗湿衣背而惆怅发愁。
拔高的台阶,实在费力,腿脚像灌了铅,肌肉像点了穴,只能靠毅力来克服困难。我们出租车司机,算标准的城市里的下苦人,并非养尊处优,也觉得这山太高、这路太长,是强驴路线。我好累,一阵拔高,肌肉酸疼,气血赶不进大脑,得等一会儿缓神。相反吉祥娘子军,身有女人味,意有钢铁坚,在艰辛阶段,不扯后腿,不叫苦连天,更能接受挑战,表现出平静勇敢,和她们开车养家糊口一样,内含着拼博的可贵精神。
半山梁处现高台,高台之坪搭草棚,草棚之北农家屋,农家屋人卖小吃,这是周天晴日的景致,前些年驴友们歇在草坪上,打牌、烧茶、聊天、聚餐等,女人们分外妖娆,男人们神气灵活。今日雾霭缭绕,山巅阴冷,旷无一人,做买卖的农家不见踪迹,留下木案条凳,空余繁华。走到这里,一般人气力花掉多半,向上愈险,退堂鼓擂烂。中年男人,被现实吓破了胆,退缩畏难。中年女人,被氤氲的山气惊叹,欢快向前。由此看,女人们在家里现实地数着钱,捋着花,一点也不浪漫。在外面,意志跟着环境转,思想活泼地飞上天,兴奋地接受未知的体验,像小姑娘翻看童话书一样的天真烂漫。
上就上呗,咱得保护女人,这是天条铁律。其实女人不用保护,她们笑着说:“狼来了,男人大腹便便跑不动,草包肉囊,一个够一群狼吃。”嘉午台号称小华山,真就表现在剩下的攀爬,铁索陡阶走了两段,缆绳抓攀,悬崖栈道,立石敢挡,狭缝窄道,山巅迂回,阴风冷汗,灌木伏簇,裸石如屋。
幸遇西安渣渣户外一帮强驴,他们如风如火,装备精良,下山如虎,光膀短袖,帅气精神,他们鼓励我们,上可见:“脚底云海,对岸神山,艳阳腾空,人在仙境。”我队花花和静静,偶遇青春驴头,硬拉合影,以圆艳遇。成功若前行者,西安培华女子大学王明月两人,登顶呼喊,稚声悠扬。
龙脊,我们见到了龙脊,并且手脚并用地登上龙脊,心惊肉跳,目展贪婪,四望云海如毯,悬崖似壁,阳光普照,峰如浮屿。山本来是鱼脊、牛背的样子,山老了,山神了,山险了,就化为龙的样子,蜿蜒游动,成就山脉风水。嘉午台有神气,它幻化气候,山下阴雾,山腰浮云,山顶沐日,沿途矗立了五六座神庙。
女司机们,留恋不舍,惊呼:“不枉此行!”
盘坐在大石上,接受自然涵养,冥想远离城市,斩断情丝,与山岚作伴,与日月同辉,竟也不会再生烦恼。在城市难以脱离放下,不去追求物质金钱,怎可不惹上爱恨忧愁。登顶天晴,虽然没有看到红叶普染风采,却见到云海翻腾洁白,周望如画,峰似兄弟,云似衣裙。
在龙脊贪恋时光,拍照留念,下山时归心似箭,脚走腿疼。约晚上七点多,蹒跚走出山门,至九点半,方回兴平槐里转盘市场,拖着酸涨的腿,聚餐后欢喜而散。
兴平大小事 百姓身边事 风尚兴平与您一同关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