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的盈利-北京奥运会的盈利模式
北京奥运会盈利多少钱?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蒋效愚在近日举行的国际媒体研讨会上向外界透露,经过调整,北京奥组委确定奥运会预算如下:收入总规模为195.4亿元人民币(折合23.63亿美元),支出总规模为194.1亿元人民币(折合23.47亿美元),盈余为1.3亿元人民币(折合0.16亿美元)。也就是说,到2008年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曲终人散,北京坐下来盘点收支时,会发现自己挣了1.3亿元人民币。
但是,也有业内专家认为,1.3亿元只是一个初步的预期,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拥有13亿之多民众对奥运会的热情比以往任何一个奥运会举办国家都高,2008年奥运会的市场开发将会比预期好,因此赢利会更大。那么,北京奥运到底能挣多少钱呢?
奥运会的账怎么算
最近,关于雅典奥运会的亏损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舆论都认为雅典奥运会耗资百亿美元,形成巨大亏空。但是有业内专家分析说,百亿美元里很大一部分属于雅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的开支,而真正直接用于奥运会组织工作的费用并不多。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改善是长久的举措,也是造福于百姓的好事,不能简单地认为这部分费用也是奥运会的开支。实际上雅典奥运会已完成结算,共支出24亿美元。”专家说。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蒋效愚说,奥运经济是一个大概念,涵盖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可打的“牌”挺多。首先是“运动会经济”,就是直接和举办奥运会相关的投资和消费。第二是举办城市经济牌。第三张是举办国家牌。举办奥运会将从整体上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第四张牌是中华牌和世界牌。包括文化热、经济热、旅游热、餐饮热等。
奥运会能不能挣钱,如果主要是指组委会的收支,那只是运动会经济中的一部分。我们通常所说的2800亿元的奥运经济大蛋糕,大部分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而组委会的经费主要用于奥运会的组织运营。北京奥运会能不能挣钱,对组委会来说,重点是要做好奥组委的市场开发工作。
市场开发前景如何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财务,在申办时候就有一个预算,收入16.25亿美元,支出16.09亿美元,盈余0.16亿美元,也就是1600万美元。当时是这样的,我们现经过财务预算调整后,安保与公共卫生等会相应增加一些,但预计我们的市场开发收入将比原来的预测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所以我们依然能够确保‘略有盈余’。”蒋效愚认为。
奥运经济既是注意力经济,又是品牌经济。奥运会为一些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为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舞台。自2003年9月1日奥运会《市场开发》启动以来,目前,中国银行等10家已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今年3月底正式启动的赞助商征集工作日前也已结出果实———UPS公司等6家企业已经成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近期还将有几家企业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
蒋效愚说:“鉴于企业赞助的积极性很高,北京奥运会的市场开发前景相当乐观。”外界传言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赞助金额甚至大大超过了国际奥委会的全球合作伙伴(TOP赞助商)的赞助金额,将会给北京奥运会带来巨大的收益。
什么才是真正赢利
除奥运会本身的市场开发收益外,北京奥运会预算收入中的约50%由国际奥委会拨给,1/10来自门票和纪念品收入,国际奥委会赞助商提供约2亿至3亿美元。
“北京奥组委赢利1600万美元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蒋效愚说,但这绝对不是说,北京办一个奥运会,就只能挣1600万美元。这不是同一个概念,因为企业的收益、的收益、社会的更大范围的收益都没有统计在组委会的账上。
2008年奥运会将对北京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发展有明显推动作用。申办成功后的7年间,北京奥运会每年拉动北京经济增长1至2个百分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0.3至0.4个百分点
北京奥运会能否直接盈利?
北京奥运总投入2800亿 预计盈利过亿衍生商机巨大
为准备北京奥运会,总投入该花多少钱?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等联合出版的《北京奥运经济研究》给出的答案是:2800亿元。当然,这笔钱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奥运会具体营运费用等。
从奥运会具体营运方面看,奥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预算投资120.675亿元,收入121.875亿元,收支相抵直接盈利1.2亿元人民币。这份预算收支,并没有包括前期投资和后期营销。
投入2800亿,能盈利吗
根据北京申奥报告财政预算和北京市“十五发展”,《北京奥运经济研究》公布的数据算出:奥运总投入将达2800亿。
2800亿元,对于我们每个月数着单位薪水的普通市民来说,概念似乎并不明确。一个有参照意义的数据是:三峡工程动态总投资约为1800亿元。
面对如此庞大的投入,北京奥组委该如何实现盈余呢?
其实,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也曾面临过这样的问题。举办奥运会之初,韩国在汉城新建了大批体育场馆,改造了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如果把这些钱都计算进奥运会的成本,那简直难以想象。后来,韩国人算账时,把这部分钱算在了的账上,并没有列入奥组委的成本。可以说,汉城奥运会创造了另外一种商业模式:把投入和奥运会成本运作分开算账。
北京奥运的账同样需要这样算,市政建设和体育场馆建设属于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其建设目的既是为了办好奥运会,更是为了市民使用。
其实,相对于2800亿来说,奥运会120.675亿元的运营费用只是很小的一笔费用。因奥运而改变的,是北京整个城市的面貌。
运营开支可能高出预算
北京奥组委透露,奥运会具体运营费用预算支出120.675亿元。这笔支出主要是用于奥运村、媒体村的运营,运动员、裁判员的吃住行、竞赛组织的开销等。
至目前为止,相关部门并没有透露支出的明细账。但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是,实际支出将高于这个预算数字。
参加过预算报告起草工作的奥组委执委魏纪中说:“实际支出可能会超出预算50%到70%。”
这一情况引起了奥组委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北京市随即提出“节俭办奥运”。上月17日,温总理在视察奥运场馆建设时也表示:中国办奥运会不讲排场,在奥运工程建设中要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把节能和环保落实到每一项工程。
奥运会的具体营运情况,开闭幕式、安全保卫的花费最受关注。
记者了解到,北京奥运开闭幕式费用不会超过雅典奥运会。雅典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达8100万欧元,折合成人民币约为8.1亿元。
安全保卫方面,根据以往奥运会的经验和发展的趋势看,安保支出约占总预算的20%,北京奥运会安保支出约为21亿元。
奥组委主要有十项收入
经过100多年的运作,尤其是自年洛杉矶奥运会首次全面商业运作以来,奥运会在成为一项全球瞩目的体育赛事的同时,也成了一个财富角力的舞台。单从北京奥组委的收入来源看,就有十个方面,预算收入总金额121.875亿,减去预算支出,将有1.2亿元盈利。
奥运会收入的大头是电视转播收入,据了解,北京奥运会将从中拿到62.475亿元,在奥运会开幕期间,全球将有200多家购买奥运报道权的转播机构的16000余名转播人员前往北京。
国际奥委会有一项奥林匹克广告赞助活动(即TOP赞助商),该基本上面向全球巨头,收益颇丰,除一部分留给国际奥委会外,另一部分分成给奥运会举办方。北京奥运会能从中获取15亿元的分成。
体育**也是北京奥运会的一个重要收入,约为13.5亿元。
门票、纪念币、纪念邮票收入,也是历届奥运会收入的常规项目。据了解,北京奥组委将向国内外销售约700万张门票,预计收入10.5亿元;此前,奥组委还联合央行发行了150万枚金银纪念币,收入约0.6亿元。
奥运会的赞助收入、标志特许使用收入、正式供货商收入与其他收入不同的是,这些收入与北京奥组委发生直接关系,具体预计金额为:赞助收入9.75亿元、标志特许使用收入3.75亿元、正式供货商收入1.5亿元。
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个人还将对北京奥运会进行捐赠,这部分收入预计1.5亿。
此外,北京奥组委赛后部分财产可出售、赛前可获补贴等。
当然,这1.2亿元的盈余,仅仅只是预算账面上的数据,由奥运衍生而来的商机,目前很难计算。
★专访
北京奥运不会有很大的收益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是国内惟一专业致力于奥运经济研究的社会科学机构,聚集了全国上百名专家、学者。针对奥运营销情况,本报记者专访了该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剑。
长江商报:我们通常所说的“奥运营销”概念,具体是指什么?
陈剑:从狭义上来看,奥运营销是指通过参与赞助各种与奥运相关的内容为载体,使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以奥运文化为核心的品牌文化体系,从而将企业的产品与奥运精神的内涵进行融合。
长江商报:奥运的主要营销手段有哪些?
陈剑:主要有两种形式,包括商业的成分,即吸引资金,也包括了非商业的成分,即推广奥林匹克运动和精神。
长江商报:与以往各届相比,北京奥运的营销手段有何独特之处?
陈剑: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商机无限,本届奥运会由于众多中国品牌加入到整个奥运营销中来,北京奥运的市场开发企业规模与企业数量都超过了历届。
长江商报:奥运营销能为这些企业带来什么?
陈剑:品牌的提升。但提升的效果如何,还要看企业的营销手段。这也是奥运营销最根本的核心点。
长江商报:那么,北京奥运应该怎么来做呢?
陈剑:我认为在营销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大的使命是国家品牌营销和民族品牌营销。这几乎也是后奥运时代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最大要点。
长江商报:您认为北京奥运营销,能为主办城市带来多大的收益?
陈剑:从此前预算就可以看出,北京奥运只会略有赢利,不会有很大的收益。收益主要来源于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政治影响力的提升。
北京奥运会盈利了吗(开支情况)
说到奥运会是否赢利,首先要明确赢利的主体是谁。一般说来,一届奥运会是否赢利,一般指的是奥运会主办城市组委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办机构,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问北京奥运会能否赢利,如果没有特指,一般就是指北京奥组委能否赢利。
主办城市组委会如果赢利,一般认为是皆大欢喜;亏损了,肯定不是令人高兴的事。但很多情况下并不完全是这样,是赢利是亏损,需要做一些具体分析。有些主办城市组委会,虽然举办奥运会本身没有赢利,但主办城市的市民却得到了实惠,并对城远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难道能说主办城市组委会的亏损就一定是坏事?以雅典奥运会为例,奥运会期间,主办城市相当的投入用于场馆建设和与奥运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虽然最后算账组委会亏损了,即收入小于支出,但由于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却为雅典市民带来实惠,并为城远发展提供了条件,能够说这种亏损就一定是坏事?
主办城市组委会赢利,在一般情况下应当看作是好事,但赢利是否越多越好呢?这也需要做一些具体分析。对主办城市组委会来说,收支相抵后的赢利,必须按照一定比例上交国际奥委会。正因为此,很多国家主办城市组委会的财政预算,大体都是按照少赢利或零赢利来做安排的。以伦敦为例,伦敦2012年奥运会的预算收入是24.62亿美元,预算支出也是24.62亿美元(其中包括1.05亿美元的不可预知费用)。北京在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后曾对世界做出承诺,将赢利所得,建立一笔基金用于资助非洲的体育事业。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奥组委的收入与支出,基本思路是大体平衡,略有赢利。正因为此,在北京申奥报告里,在总预算16亿多美元的前提下,争取有1%左右的盈余。即预算收入16.25亿美元,预算支出16.09亿美元,这样就有了1600万美元的结余。
现在的问题是,经过几年的筹备,特别是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超过预期的情况下,其赢利空间是否也会有所提升。
可以对北京奥组委的收入来源做一分析。
北京奥组委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部分:一是国际奥委会电视转播收入,这应当是北京奥组委最大一笔收入来源。2008年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给北京奥组委的电视转播收入达到了8.3亿美元。二是国际奥委会分给北京奥组委的市场开发收益。2008年,这笔市场开发收益也达到了3.34亿美元。三是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获得的商业收益,这是一笔仅次于电视传播收入的一笔收入来源。这笔收益,最初预算是4亿美元,由于企业参与热情高涨,市场开发超过预期,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收入超过悉尼和雅典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的判断。此外,北京奥组委的收入来源还包括奥运会门票和纪念品收入,中国的财政补贴,赛后物质的处理收益,个人与集体的捐赠等。按照目前的来源分析,北京奥组委的收入超过20亿美元是没有问题的。
但绝对不能对2008年奥运会的赢利有太多的奢望。在支出方面,由于种种因素变化,由于前期对一些预算支出缺乏足够认识,随着筹备工作的深入,原先所做的预算支出,现在看来明显偏低。例如对保险、风险管理、公关咨询、法律服务等中介认识不足,在这方面的支出将有大幅度提升。此外,由于国际奥委会对主办城市的要求不断提高,支出也随之增加。以电视转播为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实现晰度电视转播,这一技术升级是需要有大量技术投入的。奥运会的城市景观投入,也超过最初所做预算。国际奥委会对主办城市的城市景观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高了,投入自然增加。上述分析意味着,在收入增加的同时,2008年奥运会的支出也将有大幅度提升。但2008年奥运会支出到底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目前只能给出一个大致判断。按照北京奥组委副蒋效愚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给出的支出数字,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全部运行经费不会超过雅典奥运会,从大数上说,少于24亿美元。这意味着,2008年奥运会收入与支出将十分接近。北京奥组委能否赢利,现在看来,也并不一定是铁板钉钉。即使能够赢利,其空间也十分有限。
实际上,不论北京奥组委是否赢利,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国——中国,一定会从举办奥运会得到巨大收益。2008年奥运会,将极大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将极大增强全球华人和全国人民的凝聚力。2008年奥运会将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推动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全方位的发展,并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厚重的一页。对主办城市北京来说,通过奥运会,将极大地提升北京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及整个北京的现代化水平。北京通过举办奥运会,扩大了在全球的影响,城市景观和人文素质得到提升,市民从中得到实惠。中国,中国北京,以及中国香港、青岛、上海、天津、秦皇岛、沈阳六个奥运会举办城市都从筹备承办过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从北京奥运会几年筹办的过程分析,其积极影响正在显现。
2008年奥运会,中国将是最大的赢家。从这一意义分析,北京奥运会赢利没商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