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昕vs业余高手-许昕单打比赛视频
假如刘国梁去参加业余比赛,可以都赢吗?
刘国梁远离赛场多年,但球没离手,除了脚下移动,其他技术都是一流。
刘国梁作为乒协主席、国乒的统帅,他是不可能像现役运动员那样去系统地训练的。但这位“不懂球的胖子”手感可是一流的, 对于阅读对手和场上技战术的变化,不是一般选手所能PK的。
1.发球就能发到你崩溃,前三板业余选手难抵挡。 刘国梁当年能够驰骋乒坛,他的发球就是独门绝技,就是与他打了多年的瓦尔德内尔,也是对刘国梁的发球颇为头疼。在业余选手中,很多人认为,反胶发球是最转的,然而刘国梁是正胶打法,他用正胶发出来旋转,仍然保持着国家队最转的纪录。转与不转这些发球, 他跟业余选手打比赛的话,11分赛制发球上拿你3、4分这都是小意思。
刘国梁对乒乓球有超高的悟性,国家队的这些高手,包括之前的“二王一马”,他们的技术刘国梁一眼就能看个底透,每一板攻球选择的线路好,每一板攻球不合理,冒得风险大,这些都在刘国梁在各个平台做客解说时,能够窥见一斑。而当年自己上手给你打球时, 他的前三板进攻线路简直是神出鬼没,你完全找不到规律,也找不到破解之法。
基本上就在他三板的全力进攻范围之内。也就是刘国梁现在缺乏训练, 脚下移动没有当年那么灵活、迅速,其他技术手感还都是有保持的。 国家队像孙颖莎、马龙、许昕、樊振东这些超一流的高手,刘国梁都亲自指导并上手陪练过。刘诗雯这样的顶尖选手,接刘国梁的发球也是完全懵圈。 在开球网这种业余比赛的水平中,刘国梁绝对是顶级的存在。
40+大球对刘国梁影响大,进攻速度远达不到他当年的水平,反手是漏洞。刘国梁的打法属于传统的正胶近台快攻,在38mm的小球时代,刘国梁凭借遮挡发球和前三板快攻,经常能把人打到找不着球。就是随着无遮挡发球的改革, 特别是后来大球的使用,让刘国梁近台的速度大不如昔,很难有立足之地了。
1.发球和速度优势都被改革掉,反手无成熟横打技术。 为了限制刘国梁的近台快攻,国际乒联实行了无遮挡发球,无遮挡之后刘国梁的发球威力大减, 而当时40mm的球,刘国梁速度的优势就不明显了, 反而是让横板选择经常是压住他的反手位,刘国梁不像王皓那样有十分先进的直板横打技术, 他反手基本上是靠推挡。
但是推挡对横板的反手拉攻击力还差很多。如果以刘国梁现在这个年纪,去参加开球网的比赛的话, 一些反手技术好的横板,对刘国梁可能会有一些胜算。 毕竟在40+大球力量型暴力进攻的时代,刘国梁反手的漏洞还太大了。
什么业余比赛?中国第一业余,朱毅,可以赢刘国梁,林明河沈鹏,估计有的比。估计,开球网积分,现在刘国梁是2500左右。
不需要很好的体能,只要恢复训练两周,把神经反应恢复过来,你就知道什么叫逗你玩。不是吹刘国梁,而是所有专业的都可以。当然,你说的业余必须是指那种完全没接受正规训练,或者成年后才接受训练的。你要把马林王励勤这些都算业余,那就没意思了。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校办工厂有个老师,四十左右吧,据说原来打过市队。学校组织乒乓球比赛,他是不允许参加的,只能做赛务和裁判,当时还是21分制,他说现在年纪大了,平时也不怎么打球了,可以让第一名八个球,年轻的时候可以让十个。
岁数大了胖了,体能下降了。发发球,推推挡挡,不拉球,不快攻,不扣杀,嗯,纯粹没进过专业队的,他也不一定输。
我的一个老首长,是北京市省部级乒乓球比赛冠军,球技在业务选手里属于出类拔萃的。有一次,他到我单位视察,闲暇时间我给他找了个对手和他打球。虽然他以总比分赢球了,但赛后坦言,是人家故意让球了。原来,那个和他打球的人过去是八一队的专业选手,当过十年的陪练。结论就是:业务的和专业的,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绝对赢不了![我想静静]
乒乓球在我们国家就像神一般的存在,可以说小到村大到国家都是卧虎藏龙,很多单位的领导就好这口——打遍天下无敌手,刘指导看到这个阵势就像张怡宁说的一样和我握手你都输三分了,所以说刘国梁去参加这样的比赛打不赢,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气势被压住了。
以上是和领导级别的比赛,对于一般人来说刘指导用左手就可以解决了
乒乓球对体力,爆发力的要求不是很高。你看50多岁的大妈以前国家队的,这次在东奥也参加了比赛,一般专业选手想赢她还是非常费劲的。刘国梁的水平现在得冠军难,但一般专业选手想赢他并不容易。
朱毅怎么代表湖南队
不是专业职业运动员,可以加入任意队伍参加比赛。所以今年代表湖南队。以下详解。
11月5日,业余大神朱毅连胜两大国手,高手在民间!
朱毅虽然从未进过国家队、省队,但是技术实力不是什么业余选手,他和许昕同在上海曹艳华乒乓球学校训练过。许昕早就和马龙说过,2020年马龙打朱毅,是在乒超联赛中,也被惊出了一身冷汗,差点被爆冷!
2017年代表吉林队参加比赛。
朱毅是谁?27岁的他是上海建工的一名普通职员,从小和许昕在曹燕华乒乓球学校长大的他,虽然从未披上过上海队的战袍,但他从未停止过追求自己的乒乓梦!天津全运会,朱毅代表吉林队,昨天男团首轮,吉林队以0比3不敌上海队。
还记得少年时打球的日子,朱毅和许昕同吃同住,两人的交手有输有赢,只是差这么一点点,他未能升入一线队。眼看好兄弟许昕直接跳级到了国家队,他选择了高考这条路,进入华东理工大学。可他并没有就此放弃乒乓,在学校里依然征战乒乓甲A赛场。
放眼昨天的全运会赛场,朱毅也曾是打赢过那些国手的。但现在看来,他已经身材微微发胖的他。“毕竟他们都是专业训练的,还是打不过了……”可他心中一直有个全运梦,在业余乒坛的成就,令他被一些省市队相中,上届全运会他代表内蒙古出战,这次则代表吉林队,甚至担任吉林队的男一号,他的队友都比他小10岁。
昨天的首轮比赛,吉林队便同上海队交手,面对尚坤,朱毅的开局非常好,犀利、强势,但只可惜在关键分的把握,还是差了一点,最终负于尚坤。
图说:朱毅在比赛中 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
“今天输球很正常,预料之中。尚坤、许昕他们毕竟是现役的国家队选手,训练非常系统,我和他们还是有差距的。”输球后的朱毅,并没有太过失望,毕竟对手是强大的上海队,在他看来,这样的磨炼,有助于后两轮比赛。
既要兼顾工作,又要征战全运会,过去的两个月,朱毅相当辛苦。他只能在双休日训练,在普通的乒乓房里,找业余球友练球,“一周也就这么两天吧。”为了参加全运会,他不得不请年假来到天津。
赛前,上海乒羽主任王励勤和上海队男一号许昕特地上来问候他,上海话格外亲切。许昕还开玩笑道,“我们是上海队,今天却和一个上海人交手。”
虽然朱毅的身材不如当年健硕,但他的球技并没有退步。上海大大小小的业余赛事,他是常胜将军。上海最大的乒乓球业余赛事“新民晚报红双喜杯”,朱毅是数届擂台赛的霸主。于是,“得朱毅者得天下”的说法,不胫而走。上海乒迷不止一次呼吁,“请上海队征召阿拉上海人朱毅!”
图说:2015年,朱毅(左)获得新民晚报红双喜杯冠军 资料图 周国强 摄
昨天是全运会乒乓男团开赛第一日,可惜没有电视转播。上海球迷只能通过网络,焦急地刷着比分,他们想看一看,一个上海人同上海队交手,有戏吗?
赛后,许昕笑嘻嘻地对朱毅说,“在专业乒坛,球迷都认识我。而业余乒坛,球迷都知道你。”朱毅则说,“我是上海人,我支持上海队。”虽不能加入上海队,但能在全运赛场伴随上海队,这也是一件美妙的事。
“打游击”的业余“大神”朱毅坦言,“全运会打一次少一次了,但我还是希望下一届能继续站上全运会赛场。”这是他的乒乓梦。
别再说许昕不厉害了,如今的乒乓球时代,对直板太残忍
这是 乒谈 2020年第107篇文章,期待您的阅读
说起郭跃华、郗恩庭、江嘉良、许绍发、庄则栋等等这些上世纪的乒乓球大神,或许很多朋友不是非常熟悉,但是都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直板。
1999年8月8日,荷兰埃因霍温,23岁的刘国梁和19岁小师弟马琳展开最终的对决,21制的时代,打满5局艰难战胜。获胜后刘国梁激动躺地,那一瞬,直板的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大满贯诞生。
要说直板最为辉煌的年代,不得不提的就是三个人:柳承敏、马琳和王皓,他们分别打进了2004年和2008年奥运会男单决赛,而 2008年奥运会男单决赛,也是最后一次,两个宗师级直板在殿堂级的大赛上相遇。自此,直板式微。
许昕2007年左右刚刚步入人们视线的时候,很多人说他是假直板,首先是反手太差了,然后还非常喜欢退台,击球点太晚,正手多以侧拐弧圈为主,前冲太少。这些年来,许昕通过各种大赛的历练,已经跻身超一流高手中,尤其是在2019年前后,反手实现了 “非线性成长” ,可是仿佛还是缺点什么,很多人对于许昕的定位和标签还是“手感好”、“艺术家”和“双打金左手”,但是单打方面还没有完全被肯定,所以在东京奥运会单打名额的竞争上,现在是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
本文呢, 乒谈 先来带大家了解下许昕这些年的大赛战绩,然后我要放一个观点—— 其实真的不是许昕不厉害,而是这个时代对直板太残忍。
因为迄今为止许昕没有拿到过奥运男单名额,所以重点统计了许昕在世乒赛上的表现。
早在2007年的萨格勒布世乒赛队内选拔赛中,许昕就拿到了直通,但是最后只是参加混双比赛,2009年世乒赛来到了王皓的福地——横滨,所以 许昕参加单项世乒赛其实比张继科还早2年 ,但是在横滨,许昕碰上了突然爆发的陈杞,止步32强。
2011年,许昕逐渐开始步入到职业生涯巅峰期,但是他遇上了一个因为缺席了2010团体世乒赛,憋着一股劲要证明自己的对手,大师兄王励勤,结果可想而知;2013年许昕意气风发来到巴黎并且顺利打进半决赛,于是淘汰阶段还剩4个人,许昕VS张继科,马龙VS王皓。
彼时刚刚结束伦敦奥运会的争夺不久,尤其是王皓已经走下坡路了,人们纷纷期待着许昕马龙这对师兄弟能够有所作为。然而面对张继科和王皓,许昕和马龙却完全没有任何攻击力,都被对手抓住技术漏洞吊打。
同样兵败半决赛,那时候的马龙已经在考虑要么退役,要么改换器材放手一搏的问题了,2014年世界杯2分失利,更是激发了马龙,彻底加强反手攻防,所以在2015年的苏州,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马龙,开启了他的王朝;但是这个阶段许昕却完全没有改变的意识,吃老本掉队了。
2017年世乒赛,许昕败给了如日中天的马龙,2019年许昕在第三轮意外输给了法国人西蒙,已经越来越能明显的看到,虽然技术在不断加强,可是许昕跑不动了,再也难以找到2013年一样的意气风发的状态。或许,2021世乒赛,能否顺利举行,许昕能否顺利参加,都不一定,奥运男单冠军和世乒赛男单冠军好像已经渐行渐远吗?
其实,作为一个直板选手,许昕已经很厉害了,他的打法也是适应这个时代的打法,只不过反手确实半路出家,难以和横板超一流选手对抗,可是就连吴敬平指导都说,从手感、对上旋球的理解和步法来说,许昕已经超越了 历史 上多数直板。
或许有球友会问:步法好不好,不难看出,可是手感和上旋球的能力强,是怎么体现的呢?手感方面很简单,要知道许昕打出过很多匪夷所思的神球,被誉为是乒乓球的艺术家,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 上旋球能力强,主要是体现在他的正手上。 其实这是一个很难比较的维度,刘南奎、金泽洙、刘国梁、柳承敏、马琳和王皓的正手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的顶级, 许昕的正手强就体现在:大球时代力量强,旋转诡异多变(前冲侧拐,兜一板......),击球时机可早可晚,同时台内小球也还可以。
说到直板式微,要从内外因辩证地看。 外因就是国际乒联历年来的改革,内因就是成绩驱动下,家长和教练的选择。
仔细观察体坛可以发现,好像非洲和美洲黑人篮球天赋非常强,所以NBA超级巨星大多数都是来自贫民窟的黑人,欧洲人在网球和足球上的天赋肉眼可见,也出来很多的天王巨星,比如网球之神费德勒,而亚洲人,更小点说国人,好像在小球和单人项目上更有天赋。可见,不同的人,受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以及价值观念的支配,喜欢不同的运动。
为了不断推广乒乓球运动,尤其是在欧洲,国际乒联近些年出台不少改革措施: 禁止倒板、禁止发球时用身体遮挡、对颗粒打法严格限制、乒乓球从38毫米增到40和40+,有机胶水改为无机、21分制改为11分制。 目前又在赛事制度上进行尝试和创新,比如T2比赛和即将开始的澳门赛。
乒乓球的核心要素有:速度、旋转、落点、节奏、弧线和力量 ,可以简单地认为,直板的优势在于速度、旋转、节奏上,横板的优势在于力量上。在前三板的争夺中,直板选手可以打出更多的变化,变化就是控制力,可以转化成得分,所以你看刘国梁和马琳就是三板斧解决问题,解决不了对手对手就解决我。横板的优势更在于相持,尤其是退到中远台之后的两面洪水般的进攻,显然直板是难以招架的。
可以看到,乒联的改革严重地降低了球速和旋转,同时由于球体变大,落点和节奏变化似乎不那么容易了,也没那么有效果了。他们认为增加相持球就是增加乒乓球的观赏性,可以更好地打开欧洲市场。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乒谈 分享下对于乒乓球观赏性的理解。
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弧线和节奏是乒乓球运动的核心要素,催生了很多技术,所谓对拉,其实更多的是力量纬度的展示,很多人认为只有力量美才是运动的美。
其实不是, 运动还有很多美,比如创意美、灵感美。固然正反手对拉几十板一定可以引燃赛场,但是一招毙命的灵感球照样好看, 比如: 1997年世乒赛男单决赛,瓦尔德内尔面对萨姆索洛夫,老瓦观察对手站位后,果断偷袭了一个直线长球到萨姆索洛夫的正手大角度,老萨都没反应过来,赛场上出现雷鸣般的掌声,为了瓦尔德内尔的这一灵感球;再比如2004年奥运会老瓦和柳承敏的对决,柳承敏侧身使出全身力量,正手拉直线,老瓦直接不看球自信打回头,两个人都是追求一板过,出球之后谁也没有回来还原;再比如,对手还在攻球,老瓦已经走向毛巾台了,走的路上顺便打了个卸力回球;再比如,2015年世乒赛男单决赛,方博面对马龙,正手直接拉出一个高难度的直线,落点比较浅而且侧拐非常厉害,马龙没有碰到球。
以上6大核心,任何单一因素或者任何组合因素,都可以诞生一种乒乓球的美。只是 这种美太高级了,普通观众难以看懂,所以这是运动推广过程中的难点。
之前的文章中, 乒谈 做过一个投票调研:“您认为乒乓球比赛中,应该遵循某一种套路吗?”,很开心大多数球迷和我思考的一样,不应该。
在我们刚开始学习一件事情的时候,基本是从模仿别人开始,尤其是别人做得比较成功的,我们更会模仿。比如,我们参加一份工作,这个岗位就有能力模型和SOP标准作业流程,以求最快适应。可是对于乒乓球比赛来说,影响比赛走势的因素太多了,所以 我们应该做的,首先是不断补齐自己的技术短板,然后在赛场上忘记套路,依据来球去选择最为合理的处理球方法。
如果走职业乒乓路,那么一定要争取出成绩,不然未来退役后的的生存都是问题,毕竟 任何一个行业能吃到肉的,都只是top20。 外在环境决定了横板比直板更容易出成绩,所以一个还没有太强烈自主意识的5岁左右的孩子,家长和教练基本都会给支配性地选择横板,这就是直板后备力量越来越单薄。
以上,就是我对于直板如今式微的原因思考。说完了原因,再来说几点解决问题的想法,或者说是关于未来顶级直板的畅想吧,虽然不一定专业领域直板能传承多久(我相信业余领域直板基业长青)。
如今乒乓球技术发展的趋势,上旋球的对决非常重要,所以直板选手一定要突破原来并不那么擅长的中远台对攻对拉,尤其是要解决对手的调正压反和压反调正战术。 比如,对方在正手位对拉中突变我方反手,以往我方基本就只能放高球解决了,或者削一板变一下节奏,我方非常被动,那么如何高质量地应对这一板球呢? 值得思考,球友们如果有想法,可以在评论区沟通。
再比如,对手逼住我们反手,然后突变正手大角度,如何增加正手扑这一板球的回球质量,同时还要防止受伤。所以身体素质的训练,是直板选手必须要加大的层面,尤其是步法训练、力量训练和预防受伤的缓冲性训练。
直板横拉的宗师是王皓,推挡大神如马琳刘国梁,而传统反手攻,金泽洙柳承敏师徒使用地出神入化,直板反手还有一些侧切等小技术,可以看到虽然直板反手的进攻性没有横板出色,但是我们可以胜在选择多,所以 如何将这些技术合理地结合运用,是目前还没有答案的课题。 同样一板球,可以用直板横拉,可以用传统反手,可以推挡,那么什么手段最为合理,如何快速评估,如何预防因为选择较多带来的迟疑和纠结?这是我们还要思考的问题。另外,不同的握拍,有不同的影响。比如直板横拉的握拍属于反手利,影响正手的提升。
如今的乒乓球比赛,越来越单调了。发球变化少,再也难以看到偷袭长球的灵感球了,接发球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拧拉,然后形成反手相持,转正手相持或者正反手摆速,总之就是很单调,尤其是很多直板选手的比赛也十分单调了。
要知道 像马琳这样的直板宗师,虽然每项技术只有“三板斧”,但是要知道他的武器库里的东西比横板选手多多了,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反手位侧切一板,然后下一板迅速进攻;比如侧身位用正手削一板,然后正手冲;甚至还看到过十分“业余”的动作,类似于推挡板型的暴弹。 所以,直板选手胜在活多,要敢于和对手打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始终牵制对手。
策略和球商,乍看是非常高大上的概念,但是其实就是一句话:如何更加合理地打球。
有球友向 乒谈 咨询过,为什么我打了那么长时间的乒乓球,技术上还是没有进步呢?为什么平时练习的时候打得挺好,一到比赛就不行了?其实,这就是因为没有训练球商,千万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就 “直板如何才能提升竞争力,延长生命力” 这个话题,在评论区讨论。另外,关于乒乓球技战术和名人,球友们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可以私信我,或者也可以写在评论区,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一一安排哦。
您认为男子乒乓球最伟大运动员是? 单选 0 人 0% 瓦尔德内尔 0 人 0% 马龙 0 人 0% 佩尔森 0 人 0% 萨姆索诺夫 0 人 0% 波尔 0 人 0% 马琳 0 人 0% 王励勤 0 人 0% 王皓 0 人 0% 张继科 0 人 0% 樊振东 0 人 0% 其他人 投票
达克和许昕蓝标哪个好
达克好。
1、达克采用单层桧木结构,适合弧圈快攻型打法,该底板手感扎实,弹性好,爆发力出色,速度上乘,攻击力强,拉出的球,力量和速度都好,但是旋转稍逊,拉球弧线较平,容错性也略低,总的来说,是一块个性突出的底板。
2、蓝标采用5木2碳结构,适合弧圈快攻打法,该底板于硬弹的手感,对业余并不友好,不易控,尤其是半出台下旋球的起球很困难,只有靠胶皮粘性挂起来。所以达克比较好。
许昕蓝标配外套怎么样
不好。许昕蓝标配外套对业余球友来说会显得比较脱档不好控制,所以许昕蓝标配外套不好。许昕,1990年1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亚洲乒乓球联盟副主席。2004年,许昕在世界少年挑战赛上同时获得男团、男单、男双冠军。2006年,入选国家一队。2009年,全运会上与王励勤获得男双冠军。
老和一个人练乒乓球和赛球,影响涨球吗,有好处吗?
俗话说,和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那么和高手过招,棋艺自然飞速提高。同理,乒乓球项目也是一样, 体育 竞技需要的是经验和技术的双重进步,所以老是和一个人练球,也是有两方面的考虑,有优点也有不足。不能一概而论。
优点就拿国乒来说,国乒人才济济,球员层出不穷,比如国乒主力当中,马龙,许昕和樊振东等人,都有专业的陪练,许昕的陪练徐晨皓,两人有深厚的关系,多年以来,徐晨皓都是许昕的专业陪练,那么当徐晨皓懂得许昕的所有技术和特点之后,作为许昕的陪练,就可以帮助许昕更多,让许昕更舒服的进行训练。
而且徐晨皓的技术能力也会突飞猛进,毕竟许昕是国乒主力球员,技术能力出色,经验丰富,而徐晨皓在与许昕的比赛中也会涨球很多。而且老是和一个人练球,要看你练球的对象是谁,是球技高超的球员,还是实力不足的球员,这就会跟涨球有很大关系。
缺点当然,所有的优点也有不足的地方,所谓专业运动员,不是都只有陪练,还有教练会进行指导,让两人在练球的时候同步增长技术,但是长时间和一个人练球,肯定会有缺点,这样的练球方式会造成打法单一,不利于球员迅速成长。
正如前面提到,如果老是和一个人练球比赛,必须要有专人指导,这样才会让技术突飞猛进,如果只是两个人之间的练习,确实不如多多参与比赛,和不同的人练球和比赛,这样在没有专人指导的情况下,会通过比赛经验增长技术。
视对手而定的,不可一概而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陪练远远超过你的实力,那么你是不是应该时时刻刻都在涨球。
陪练实力不济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你的技战术水平一定是在下降通道里面,没有涨球的可能性。
验证的办法特别简单,通过比赛立刻见分晓。低水平的在比赛中成绩突飞猛进,高手不进则退。
一般来说,都喜欢比自己水平略高一点点人打球,偶尔赢了很有成就感。我估计你俩是水平相当吧,彼此赢赢输输。两个人要是就打打比赛,不练基本功的话,球技会长的很慢。真想长球技,还是去找教练学吧,乒乓球这玩意真不是自学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大多数球友都会有客观的体会和认识。
我们知道,乒乓运动是一项比较容易普及的群众性活动,它门槛低入门简单;可是其需要的各类技术又多样和复杂,这就让人既爱又恨:开始学起来,简单;入门后要想再提高,有些难度;到了一定水平,再想完善和登高,可就太难了,复杂得很。
所以说,对于总是和一个人练球、赛球,有没有好处,得辩证地看。如果是刚刚入门阶段,那么能够有一个合适的球友不离不弃的跟你练,陪着你体会乒乓之乐,那是很有好处的;如果是入门后又想提高了,要练习某项技术,恰巧这个人能够帮你练习呢,那就通过多球训练和单球定点及多点训练来强化,也是很好的。
上面都是从好处和优势方面来设想的,假如你的球伴水平和你差不多,甚至还不如你,和他常常练球还有好处么,我认为还是有好处地:比如说,你在哪个方面有弱项,那就请对方多多给你送这样的球来练习和突破;你的短板,不一定就是对方的欠缺,也许他可以在特熟悉你的情况下,给你修正的“合理化建议”呢。
我的建议是,生活中能够有一个或者几个“志同道合”的球友,多多练习多多交流,那是很值得珍惜的,这样的“小圈子”也是生活意义的一部分。
当然了,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还想提高或突破的话,那就充分利用机会来和水平高于自己的球友练球和赛球;周围如果有什么乒乓比赛,也是尽可能去参与的好,只要是比赛那就会有得有失,多多感悟和体会,就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
基本打野球,基本在室外,自己水平有限,所以是很难碰到高手,即使碰上也是偶尔练一会,至于技术问题全是看比赛视频模仿解决的,也没有固定的人长期练,条件好的话肯定还是和不同风格的人多交流有提高,真要想提高,就是烧教练。我打球去不太可能说特意跟人家对练正手反手的,经常打的那帮人根本没这个稳定性,所以我就是说只能是但凡有机会就抢攻,比如有段时间特意别人回球短的情况下专门去挑打,业余是谁先动手谁基本就主动了
老和一个人练乒乓球想进步会比较难,因为你老是和一个人打的话你就见识不到其他选手的球路和风格。不会全面的了解自己的短板都有那些。等比赛的时候很容易被对手抓住自己的弱点攻击。所以你想全面的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建议多跟不同的高手打球多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发现自己的短板就要加强练习,这样才能快速全面有效的提高自己的水平
那得看你和什么样的人练和赛球,如果说对方技术全面,基本功扎实,动作流畅规范,那么你会涨球的。反过来讲,这个人打法单一,那你就不好说了,就是你老能打败他也不要高兴太早,换个人你就漏洞百出了,你就不适应了。
本人也是业余乒乓球爱好者,平时就爱和球速度快的人打,感觉能对上点,打起来很过瘾。对球速慢的选手很不适应,还有我对颗粒选手的打法,一直没有找到办法。
总结一下:如果基本功练好了,就要和不同的人打球了,每个人的打法都不同,只有多适应才能涨球。
乒乓球属于对战术,并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各种打发,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打球特点,所以你只和一个人练球只会导致你熟悉此人的打球习惯,当和其他人进行对打时会遇到完全不同的技术,因为你没有遇到过,所以很难处理,直接导致你输球。所以建议你要和各种不同打法的对手进行切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你的技术。
老和一个人练乒乓球和赛球,影响涨球吗,有好处吗?
你好,题主。
先来说下我的观点: 总是和一个人练乒乓球和赛球,好处肯定是有的,涨球也是能涨的,但是不如和其他乒乓球高手较量涨球快。 我是一名普通的乒乓球爱好者,水平大概属于业余爱好者的中上等,单位组织的乒乓球赛常年冠军,在区县级比赛中也就是8强到16强之间的水平。我球龄有十好几年时间了,中间也有一段时间基本没怎么打过,最近一年才打的比较频繁。大概是每周两到三次的乒乓球活动时间,每次两到三个小时,球友呢都是单位同事,水平差距不是特别大。
这个问题我和球友也不止一次的探讨过, 作为一名乒乓球业余爱好者,只要你能坚持固定的时间每周打打球,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涨球是必然的。 再之前的一些问题中,我也提到过球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熟能生巧,根据对手的动作来分析来球的长短,快慢,转与不转,一些动作就会慢慢变成我们本能的反应。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跟一个人打球赛球时间久了,对他的发球,线路,落点以及各种套路都了如指掌后,在练球赛球时就少了相应的变化,也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总和固定的人练球不涨球。
其实我认为,作为业余爱好者,只要能坚持打,就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如果你再用心一点,多看看高手的比赛视频,看看乒乓球教学视频,融会贯通,在练习中多练新技巧,新动作,在赛球中敢于运用,那你涨球的幅度也是相当惊人的! 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能经常和不同的高手切磋那是最好不过的事了,直板横板不同,胶皮的不同,球风的不同,这中间的万般变化将是你学习进步的巨大空间!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题主,希望广大球友踊跃交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