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奥运资讯

保加利亚vs俄罗斯-俄罗斯和保加利亚比赛结果

保加利亚这个国家怎么样?

保加利亚vs俄罗斯-俄罗斯和保加利亚比赛结果

保加利亚是个只有11万平方公里的小国,人们的收入也很低,但大部分人家都养着宠物:狗、猫、荷兰猪什么的。宠物在家庭里的地位是很高的,它们有专门的居室,有专门的餐具,每天还有专门外出活动时间。

在公园或街道上,你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娇小玲珑的美女旁边跟着一条威风凛凛的猎犬;佝偻的老人牵着一条可爱的哈巴狗。宠物也给商家诸多商机,街上动物用品商店随处可见,里面宠物的食品、服装和用具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保加利亚人对宠物就跟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幽默的保加利亚人常常指着自己的狗对我说:“这是我的孙子。”或者说:“我们家有三口人:我、我爱人和我们的这条狗。” 还有一次,我和一个保加利亚朋友一起去上课,看见一条狗病卧路旁,当时已经是黄昏时分,朋友说,如果不把狗送医院,晚上它就会被冻死的。为了救这条狗,这个朋友旷了一次课。

街上成群起落的鸽子和麻雀从不会受到人的伤害,而且经常有人买了面包喂他们。保加利亚人对于伤害动物的人很不喜欢。有一次 ,我和一个朋友逛街时,看见一个鸽子误入商店的玻璃橱窗内,便好心地告诉了商店的服务员。服务员出来和我们试图帮鸽子走出歧途,可是鸽子误解了我们,惊慌失措地乱撞。一个过路的老人也误解了我们的好意,愤怒地向我们大吼:“你们不能这样对待小动物!”

我在保加利亚工作期间,当地人常常十分义愤填膺地质问我:“听说你们中国人常杀狗吃,这是真的吗?”我只好一再进行辩解。

保加利亚人热爱大自然,喜欢山水和农村。大部分人虽然生活在大城市,但他们在农村、山里或海边都有自己的别墅。不过这些别墅并不豪华,大多只是普通的住房。一到周末或是日,他们就驱车逃离城市的喧嚣,充分享受大自然。保加利亚的森林覆盖率约30%,到处郁郁葱葱,甚至连在首都索非亚的市区内,也有一片大的树林。忙碌一天的人们傍晚时分便可以走进去,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听鸟喧风唱,看叶落花飘。

保加利亚人还喜欢爬山。去年4月,我们去爬维多莎山。初春季节,山顶仍有尺余厚的积雪,我们几个年轻人穿着皮衣,仍大呼寒冷。这时迎面来了一个老人,身上只穿着短裤,我们都看呆了。老人悠然地告诉我们,他今年已经70岁了,每个星期都来爬山。看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我们再没有一个人喊冷。

到了夏季,年轻人喜欢结伴爬山。他们带上帐篷,带上食物,几个人一起,钻进美丽的山里,白天爬山,晚上露宿,围着火堆,喝酒畅谈,好不惬意。这样的爬山要持续一两个星期,然后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大城市。

保加利亚人一般不会为了多挣钱而周末加班,他们觉得周末是休息的时间,应该和家人在一起或和朋友聚会。大家喜欢在咖啡馆和朋友见面,没有事情的时候也喜欢泡咖啡馆。有些人嗜酒如命,而且常常喝伏特加、威士忌等度数很高的烈性酒,有时一整天就泡在酒馆,边喝边天南海北地神聊。

保加利亚人一般不会存钱。他们拿了工资就会尽情消费,去饭馆,去舞厅。到钱花得差不多了,他们才会老实地呆在家里,等待着下个月的薪水。

保加利亚语和俄语的区别

保加利亚语的发音和俄语比较接近。保加利亚语的词汇都有重音,但是重音并没有固定在某个音节上。在词形变化的时候,还会发生重音移位现象。文学语言已失去以前的声调重音,而用自由重音。

保加利亚语和俄语同属斯拉夫语系,有很多古老的词发音相同,所以相互能猜懂50%吧。我懂俄语,看过保加利亚电视台的新闻。能听懂50%,如果有文字对照的话能猜懂得就更多了。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甚至波兰相互都能猜懂得。

法语和意大利语同属拉丁语系相互也能听懂一大半,但不一定会说。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也是如此。

德语和英语有一点点相似,但到不了一半20%能猜懂。北欧各国也能相互听懂一点

为什么说俄罗斯是欧洲国家

虽然俄罗斯有大片的亚洲土地,但是俄罗斯还是欧洲国家。

首先从人口上来看,俄罗斯的亚洲领土大部分是广袤的西伯利亚,那块地方人非常少。而俄罗斯主要的人口全都集中在欧洲地区。

其次是文化,俄罗斯带有非常浓郁的欧洲文化色彩,外加宗教以东正教为主,所以从文化上来说,俄罗斯是欧洲国家。

最后是首都,首都莫斯科在乌拉尔山、伏尔加河以西,属于欧洲。

保加利亚宣布驱逐一名俄罗斯外交官,外交官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保加利亚宣布驱动引领俄罗斯的外交官,外交官的存在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在一个国家当中,通常都有其他国家的使馆。这种习惯就相当于其他国家在这个国家当中的一份小小的领土。而驻扎在这个领土上的该国工作人员就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形象。保加利亚宣布驱逐一名俄罗斯外交官,而不是一名俄罗斯普通公民。这两种驱逐的性质是不一样的。驱逐外交官,也就是保加利亚与俄罗斯在国家层面上会有所冲突,而驱逐普通的公民一般都是对于该工人在国家当中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外交官存在的意义目的是希望更好的解决两国之间的问题。许多大使馆的存在也是更好的保护在该国当中本国公民的利益。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因为我国的外交领馆。这种类型的外交领事馆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更好地保障我国公民在外国的安全。当发生突发情况的时候,我国公民可以到外交领事馆当中求助。外交官就是解决这些相关事情的人员。外交官的存在就是让我国公民在外国出行或者是工作的时候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同时外交官时刻注意着该国的变化,提醒我国公民的相关注意事项。

在许多国家发生内战的时候,通常都会在最后撤离。这是因为外交官的意义是十分深厚的,他们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当该国的公民完全的离开这个国家当中,避免了遭受内战的影响,他们才会完成自己的使命,撤出这个国家。外交官存在的意义不仅是保障本国公民在外国的权利,公司解决两国之间的相关事务的途径。

外交官是每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作为重要的环节,因此外交官的存在意义是十分深厚的。

请详细介绍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谢谢!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基本简介: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

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在得到德国的支援后,于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是一场非正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7月30日俄罗斯开始总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第一次世界大战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8月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立国时已保持永久中立的比利时。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同时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及维护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宣战。

战争主要在由德国和奥匈帝国组成的同盟国(Central Powers),和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组成的协约国(Allied Powers)之间进行。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俄国中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比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战争最初在欧洲进行,但是很快就超出欧洲范围。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卷入战乱。一战中双方伤亡人数达3000多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最终以同盟国集团的德、奥匈等国战败而结束。[1]

开始的标志: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引发背景:巴尔干半岛原本属于奥斯曼帝国统治,奥斯曼帝国因为在近代化、工业化的竞争中远远落后于欧洲国家,较为先进的奥匈帝国和沙皇俄国理所当然在帝国主义的驱使下的对其领土的瓜分。当时在奥、俄两大强国的支持下,巴尔干半岛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发生了两次巴尔干战争;第一次战争保加利亚(俄罗斯后台)获利最大,导致第二次战争中塞尔维亚(俄罗斯后台)、希腊(英国后台)、罗马尼亚(奥匈后台)、黑山(奥匈后台)、阿尔巴尼亚(俄罗斯后台)瓜分保加利亚,并使得世仇奥、俄的冲突又加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深厚的导火线。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First World War)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进行本民族解放和自卫、保加利亚对俄罗斯和塞尔维亚进行夺回领土的复仇之战,其他都是非正义的;他们的正义不能根本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但进入到21世纪初,对这种过于中国中心主义的言论有所反驳,因为这些国家只不过在维护本国利益、并没有刻意去彻底击垮某个国家,只不过其中中国作为战胜国没有得到任何利益、所以才把一战夸张为不正义之战。

表象原因和同盟国的结盟:

1.奥俄的势不两立。俄罗斯后台支持的塞尔维亚成为巴尔干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这引起了奥匈的强烈不满;而同时,塞尔维亚也不满奥匈吞并了有很多塞尔维亚人居住的波斯尼亚。俄罗斯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势力最大、但奥匈现在却步步紧逼,为了抑制奥匈帝国的急速扩张、俄国当然出面力挺塞尔维亚。

2.德奥关系进入黄金时期。德国统一和奥匈和解后,德国向世界争取殖民地、奥匈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原本是敌人的普鲁士(德意志)和奥地利(奥匈)互相之间已经没有任何利益冲突了。与其坐视强大的邻国变为敌人不管、还不如主动向它结盟变为有利的盟友,所以这两个欧洲强国自然而然的变成了坚不可摧的同盟关系。

3.奥斯曼帝国想逃脱俄罗斯的控制。两次巴尔干战争后,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位大减、它只想要彻底逃离对他威胁最大的俄罗斯,原本对它威胁最大的奥匈帝国、其领土已不再和奥斯曼帝国接壤、所以才和德奥结盟。

4.保加利亚对俄国的报复。原本是保加利亚后台的俄罗斯、但它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背叛了保加利亚、让保加利亚损失了2/3领土、其中大半部份又划给了塞尔维亚,所以保加利亚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加入德奥阵营、向俄塞两国报仇。

深层原因和协约国的结盟:

1.德意志帝国和英法俄三国的矛盾。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军事、经济国力大大增强。普法战争后不仅超过法国、成为欧洲陆地上的最强国、工业产值全面超过原本世界第一的英国,还提出大海军主义挑战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和大日耳曼主义来支持奥匈干扰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上斯拉夫民族地区的影响力。

2.英法俄反制德奥同盟。为防止牢固的德奥同盟(尤其是德意志帝国)的过分强大、以至于影响了自己在传统领域的利益。这三个在历史中水火不相容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第一次联合在了一起,靠着自己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优势,全面打压德奥的生存空间。

3.比利时的非中立化。德国为了突袭法国而绕道比利时进攻,可比利时却拒绝德国的要求,结果遭德国进攻。此问题激怒了比利时的保护国英国,也让德在战后对比利时割地赔款。

4.意大利的倒戈。意大利原本和德奥同盟,想夺回法国占领的萨伏依地区,但却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所以意大利后来参加协约国阵营。

5.日本的趁火打劫。日本想要俄罗斯在中国的利益,但因为英俄同盟和英日同盟的关系不能得罪俄国,只能寻求别的利益;期间正值德国在欧洲大战,所以日本强占德国在亚洲的所有殖民地。

6.美国的参战。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对所有英国货船发动攻击,没料到误伤美国商船;美国本来就想在欧洲国家身上捞一杯羹、如今由此契机向德国宣战。

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来到1908年被奥地利吞并的波斯尼亚视察,一位塞尔维亚一个秘密组织成员,17岁的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斐迪南夫妇毙命,普林西普被捕。这一被称为萨拉热窝,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刺杀斐迪南的这一萨拉热窝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1914年7月23日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萨拉热窝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比利时对德国宣战;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而在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塞尔维亚对德国宣战,意大利宣布中立。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同盟国:奥匈帝国、德国。

中立:意大利。

协约国:塞尔维亚、俄国、法国、比利时、英国。

持续时间: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开始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萨拉热窝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11日德国战败投降

波及地区: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东、亚洲

结果:协约国获胜、同盟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直接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对立

导火线:萨拉热窝(刺杀斐迪南大公)

理解:

萨拉热窝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的电报承人斐迪南大公(ArchdukeFranzFerdinand)夫妇在从军演结束后在市区访问途中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这次使奥匈帝国于7月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影响:

(1)大战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精神灾难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激化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3)大战打破了拿破仑建立的维也纳体系,改变了世界格局。

(4)大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一些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同时社会主义运动也鼓舞了亚非拉殖民地人民。

延伸: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家联盟。参与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数个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是在战争一开始保持中立,并在1915年5月加入协约国,三国同盟遂告瓦解。世界大战末,美国加入协约国,同盟国最终失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同盟国方面作战的共有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时称奥斯曼帝国)4个国家。

协约国:

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因十月革命退出协约国)、塞尔维亚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同盟国阵营四大君主比利时、中国北洋、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希腊王国、葡萄牙、英属澳大利亚 、英属加拿大、英属印度、英属新西兰、英属南非。

同盟国: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

战争状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开始到1918年11月,历时4年3个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地区达34个,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75%。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400万人,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

普法战争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发展

德意志的统一1870~1871年普鲁士同法国之间的战争。因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德意志统一问题,普法两国之间关系长期紧张。1870年7月14日,俾斯麦发表了挑战性的“埃姆斯电报”,触怒了法国。7月19日,法国对普宣战。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9月2日,拿破仑三世亲率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投降。4日,巴黎爆发革命,成立第二共和国。但普军仍长驱直入,包围巴黎。1871年1月28日,巴黎失陷,两国签订停战协定。2月26日,双方在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这一次战争使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统一,结束了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互立阵营

普法战争后柏林会议,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三皇同盟”,可是后来俄国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因巴尔干半岛问题,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德国最终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因为与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发生冲突,又因在1881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而与面临孤立的意大利结盟。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三国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俄国十分愤怒。但俾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1914年俄国海报 三位人物分别代表法俄英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条约”。可是当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条约终止。而法国红色部分是为“三国同盟”方面,则在法国财务支持俄国工业化后,在1892年与俄国结盟,是为“法俄同盟”。

而英国则在1904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议”。这协议并不是军事同盟,而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议。在法国的斡旋下,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签订“英俄谅解”。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三国协约”。

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暗杀而引起的。

争夺殖民地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后来,鉴于国内商人势力兴起,商人要求德国争取海外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就那样被罢后,可是后来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就又实行了“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的势力范围。于是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双方的各自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沙皇俄国得到利益,这亦使得两大阵营的冲突加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军备竞赛

两大军事集团在战前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德国于1900年制订海军法,将海军规模大加扩充,英国为保持海上力量优势以维持安全,在1905年开始建造无畏舰,并在1907年德国开始建造无畏舰时以二对一海军政策,即保持自身无畏舰数为德方之两倍以相应付,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后,又联同法俄两国实施三国海军联防,即英英国的无畏舰国在北海、法国在地中海、俄国在波罗的海分别对付德奥两国海军;而在陆军方面,由1880年到1913年,德国常备军由42万扩充至87万,法国则由50万扩充至80万,俄罗斯也准备由80万增加到230万,可是最后虽未达标,唯其陆军已有140万,是全欧之冠,不过其素质却甚为低下,无法和德法两国的陆军相比;奥匈的军队由27万扩涨至80万,意大利由20万扩大至35万,而奥意两国的陆军素质皆不及德法,最后美国也响应欧洲局势紧张将军队数由3万4千人扩张至16万。

战争背景

(1)根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法德、俄奥、英德——英德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3)矛盾的实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4)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5)巴尔干地区的冲突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2、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疯狂扩军备战

3、导火线:1914年6月8日,萨拉热窝

*英德矛盾被认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主要矛盾的原因

(1)英德之间的争夺具有全局性。当时法德矛盾主要在西欧;俄奥矛盾主要在巴尔干地区,都是区域性的。英德矛盾则是全局性的全面争夺:在商品市场上,德国在欧洲与英国展开争夺;在殖民地问题上,德国的“赤道非洲帝国”与英国的“开罗—开普敦”尖锐对立,“三B铁路”是德国“向东方进军”的工具,是“架在英属印度上面的一把利剑”,严重威胁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范围:德国还通过扩充海军法案,同英国争夺海上霸权,并在短期内使海军力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紧追英国之后。

(2)英德矛盾的发展和演变,直接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发展和演变。随着英德矛盾的不断发展和突出,其它矛盾逐渐降居次要地位。如英法在瓜分非洲问题上的尖锐矛盾,英国与俄国在伊朗、阿富汗、中国西藏等问题上的矛盾,都随着英德矛盾的上升而得到协调,并通过分辨签订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而结成伙伴关系。

(3)英德矛盾还是新老世界殖民体系之间矛盾的核心。老的世界殖民体系以英国为中心,以法、俄等为主要成员国,英国在19世纪中期掌握着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和工业霸权。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迅速,赶上并超过英国,德国统治集团因此从争夺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这样,企图摧毁老殖民体系、另建立起一个新的世界殖民体系的核心国家——德国,与老殖民体系的核心国家英国之间的矛盾,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而是新旧两种殖民体系之间的一种斗争和矛盾的集中表现。这一矛盾自然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英国最初要置身于两大军事集团之外的原因

1892年法俄同盟的建立,标志着欧洲以德意奥为一方、以法俄为另一方德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出现。但此时,欧洲的另一个强国英国,却置身于两大集团之外,而取所谓的“光荣孤立”的政策。

英国统治集团长期依赖,惯于利用欧洲大陆列强之间的矛盾,来达到保持和加强自己称霸世界的目的。帕麦斯顿曾经说过:“我们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盟友,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我们应当以这种利益为指针。”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在1896年把英国的这种政策运用于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的形势下,名曰“光荣孤立”。英国之所以奉行这一政策,一是因为当时英国不但与法、俄有矛盾(在非洲与法国有矛盾;在中亚、巴尔干与俄国有矛盾),与德国在非洲也有矛盾,因此它不愿参加任何一方。二是因为它考虑到,不加入军事集团,不但可以不受条约约束,而且还可以挑拨和利用两大集团的对立,使其互相牵制,以便自己乘机在世界各地扩张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三是英国自信即使没有同盟国也足以保卫自己安全。

但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德国实力的增强和英德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不得不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而与法、俄结盟。

爆发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集团),此后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战争爆发。

性质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掠夺战争;塞尔维亚为独立而战,具有民族解放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重要战线

欧洲的西线(英法比—德)、东线(俄—奥匈、德,具有决定性作用)

过程和重要战役

1、第一阶段:1914年。西线的马恩河战役,使德军速决战破产,西线转入阵地战。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1916年使决定性的一年,陆上三大战役:西线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海上的日德兰海战,英国仍控制制海权。战争主动权转到协约国一方。

3、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国参战(*美国参战的原因:协约国;俄国二月革命等);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阵营增加到27国;俄国相继发生“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苏俄推出战争;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结束。

延伸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家联盟。参与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数个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是在战争一开始保持中立,并在1915年5月加入协约国,三国同盟遂告瓦解。世界大战末,美国加入协约国,同盟国最终失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同盟国方面作战的共有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时称奥斯曼帝国)4个国家。

后果

1、战争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十五亿人口卷入战争,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2、战争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摧毁了俄、德、奥匈、土耳其奥斯曼四大帝国,削弱了英法意三国

3、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巴尔干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火药库?

巴尔干半岛位于位于欧亚非三洲交汇之处,战略地位显赫。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

巴尔干半岛上各种矛盾错综复杂:(1)巴尔干与奥斯曼土耳其的矛盾。巴尔干半岛从14、15世纪起,长期处在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2)巴尔干内部矛盾。从19世纪70年代起,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相继摆脱了土耳其的统治,巴尔干各国间的领土、种族、宗教等矛盾也随之而起。(3)巴尔干各国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由于巴尔干半重要的地理位置、战略地位,欧洲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乘虚而入,在此扩大自己的势力。(4)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巴尔干问题上的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争夺大为激烈。巴尔干的民族关系复杂,其中斯拉夫人居多数。俄国打着打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地区扩张。奥匈帝国也在德国的支持下积极向巴尔干扩张,1908年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而当地人民想同塞尔维亚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打的斯拉夫人的国家。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不断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军事危机和局部战争,成为争夺霸权最敏感的地区。只要一根火柴,即会导致整个欧洲的大爆发。

*德国发动世界战争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从历史的角度看,普鲁士有军国主义的传统,普鲁士起源于军事征服,17世纪以后,普鲁士对外不断推行军国主义扩张政策,18世纪腓特烈二世改革后,普鲁士的军国主义更加发扬广大了。19世纪中期,德意志通过普鲁士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于是,带有军事色彩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进一步赢得了德国人的信仰。

从当时的现实角度来看,德国的经济实力和殖民地位的不相称,刺激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战争欲望。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业飞速发展,工业生产总值居欧洲第一位。但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当它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世界上可瓜分的殖民地大多早被老牌的英法荷等国瓜分完毕。于是德国工业资产阶级就将拓展海外市场、占领殖民地的愿望,与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密切结合起来,到处侵略扩张,力图冲出欧洲,走向世界,成为战争狂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