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奥运资讯

奥斯堡对比勒菲尔德-奥斯堡vs莱比锡

由谁能统计一下法兰西第一帝国牺牲的元帅?(内伊那种也算)谢谢了

奥斯堡对比勒菲尔德-奥斯堡vs莱比锡

拿破仑之二十六元帅 - 拿破仑之二十六元帅

这26人分别为:奥热罗

奥热罗图册

, 贝尔纳多特,贝尔蒂埃,贝西埃,布律纳,达武,圣西尔,格鲁希,儒尔当,克勒曼,拉纳,勒费弗尔,麦克唐纳,马尔蒙,马塞纳,蒙塞,莫蒂埃,缪拉,内伊,乌迪诺,佩里尼翁,波尼亚托夫斯基,塞吕里耶,苏尔特,絮歇和维克多。

絮歇 Louis-Gabriel Suchet

1770-1826

絮歇于1770年3月2日生于里昂。他的父亲是一位丝绸厂厂主。1791年絮歇自愿加入国民自卫队,成为一名骑兵。1793年9月20日,他升任第四志愿营中校营长,并率领该营参加了土伦包围战。在这里,他第一次与拿破仑相遇;同样是在这里,他活捉了英将奥哈拉,立下大功。不久转入意大利军团,先后参加了劳纳(1795.11.22-24)、迭戈(1796.4.14-15)、洛迪(5.10)、洛那图(8.2-5)、斯蒂维耶雷堡(8.5)等一系列战斗,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不过也在战斗中负伤。伤势痊愈后,仍然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参加了11月15-17日的阿克莱之战。由于在上述作战中表现出色而被提升为上校。17年1月14日参加里沃利之战,并第二次负伤。伤愈后被任命为布律纳将军的参谋长,并随其于17-1798年征服了瑞士,于1798年3月晋升准将,时年28岁。

1799年晋升少将,任意大利军团参谋长,在茹贝尔将军指挥下参加了8月15日的诺维之战。1800年3月7日,在新司令马塞纳将军属下指挥三个师的兵力。他在指挥三个师时得心应手,因而为其赢得了更大的声望,这年4月,在奥军优势兵力进攻下,意大利军团被切成两段,絮歇率领军团的左翼约1.1万人撤向补给枢纽尼斯地区,退守瓦尔河一线。他在瓦尔组织的防御无懈可击,梅拉斯元帅的奥军主力约4万人费尽心机也不能突破法军的防线,赢得了陆军部长卡尔诺的称赞。当拿破仑亲率的预备军团突入奥地利人后方时,梅拉斯留下1.8万人监视絮歇所部,自率主力去迎击拿破仑。絮歇为了牵制奥军北上,他虽然只有7000名士兵,却大胆地向奥军发起了反攻。在纳瓦桥一战中,法军大败奥地利人,使埃尔斯尼茨将军损失了5000人。此外,他还对撤退的奥军进行了成功的袭扰,牵制了敌人大量的骑兵。絮歇在尼斯方向的反攻,对于后来的马伦哥会战,起了重要的作用。12月20日,本来军团的命令是让他的师和杜邦师分两路渡过明乔河,但后者被优势敌人包围;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絮歇主动地循着炮声前进,由于他的及时赶到参战,从而使杜邦的师免遭被全歼的厄运(这个杜邦勇猛有余,而谨慎不足;在西班牙也是因为轻敌以至全军覆没)。

1801年,絮歇被任命为巴杜亚总督兼步兵总监,1803年指挥第四师和其他"大军团"部队一起在布伦扎营训练,准备渡海攻英,1804年絮歇荣获大戈登荣誉勋章。在1805年的战役中,他先是在苏尔特元帅部下,不久在拉纳元帅第五军中任师长。拉纳对絮歇的勇气颇为赞赏,事实证明,拉纳的看法是完全有根据的,絮歇以极大的勇气率领他的师参加了乌尔姆(10.20)、霍拉布伦(11.16)、奥斯特利茨(12.2)等战斗,表现出色。1806年战役中,他的师在10月10日的萨尔菲尔德之战中任前锋,他以娴熟的机动战,摧毁了普鲁士费迪南德亲王所率领的普萨联军。在10月14日的耶拿会战中,他将敌人赶出其在兰德格拉芬堡的阵地,从而为后续部队打通了前进的道路,拿破仑对此评价到:"他打开了战场的大门"。在12月26日的普图斯克之战和1807年2月16日的奥斯忒洛伦卡之战中,他的师荣获"善战师"的美名。作为对他能力的肯定,他接替受伤的拉纳任第五军军长。

1808年,絮歇被封为帝国公爵,派至西班牙,在那里,他成为镇压游击队最得力的将军。1808-1809年他在加泰罗尼亚省站稳了脚跟,并参加了著名的萨拉戈萨包围战。1809年4月,接替朱诺将军任第三军军长,并任阿拉贡省总督。在所有的占领者中间,他算得上是一个公正、严格、成功的管理者。他迅速地平息了布莱克起义,6月15日在玛丽亚打败布莱克,6月18日在贝尔赫特再败之。1811年他发起一场战役,先后攻占勒里克城和托尔托萨城,4月底又率兵4万余人进抵塔拉戈纳城下。

塔拉戈纳很早便成为西班牙的一个起义中心,也是民兵组织得最好的一个地区。其中有称为"山间射手"的民兵组织4000余人,参加者均自带武器和马匹,战斗力很强;还有比较正规的野战民兵10个连约1000人、城市民兵10个连约2000人,以及专门的工兵连和射手连配合作战。其强大的民兵组织使法军在很长一段时期都不敢进犯。自5月4日至6月28日,从城郊到城内,战斗激烈进行,最终西班牙人战败,塔拉戈纳陷落,组织防御的康特雷拉斯将军也被俘虏。由于这些战功,絮歇在7月8日被授予元帅权仗,时年41岁。

1811年8月25日,絮歇又受命进兵瓦伦西亚。这次使用了26000人的兵力,10月1日,在普埃布拉再次打败布莱克,但在10月25日对塞贡托城的总攻中负伤,不过次日破城。1812年1月9日,瓦伦西亚也被攻陷,同月被封为阿尔布菲拉公爵。此后17个月内,絮歇在当地大肆搜刮,聚敛了2亿里亚尔(西班牙货币)的财富。

1813年,絮歇的兵力被默累将军所率的来自西西里的英国援军死死拖住,不能增援其他战场上的法军。但这年8月,他终将围困于塔拉戈纳的守军解救出来。11月,封为加泰罗尼亚总督,并接替贝西埃任帝国近卫军司令。1814年1月15日,他在莫林斯德里获得了他在西班牙的最后一次胜利,此后被迫放弃加泰罗尼亚,撤回法国,任南部军队总司令。

拿破仑一世退位后,他被封为法国贵族,授予圣路易勋章,任腾思兼第十五军区总督,拿破仑返法后,他指挥第七军,在阿尔卑斯山与联军作战,战绩颇佳。因为皇帝的失败,被迫于1815年7月同奥地利军队签订休战条约。因为他再次为拿破仑效力,路易十八取消了他的贵族资格。1819年,他的贵族地位才得以重新恢复。1826年,絮歇病逝于圣约瑟夫的沙托镇,享年56岁,著有《西班牙战争回忆录》。

絮歇是一位优秀的野战指挥员,他敢于冒险、智力超群而且勇气可嘉,他的管理天才也是同样闻名的。他在对付西班牙游击队时的表现无人可比。作为唯一在西班牙被晋升为元帅的将军,拿破仑对他评价很高:"如果我有两个象絮歇这样的元帅,我将不仅征服西班牙,而且还可永远占有西班牙!

维克多 Claude Victor

1764-1841

维克多于1764年12月7日出生于洛林省的拉马尔齐,是公证人沙尔·佩兰之子。1781年入炮兵,担任鼓手。购买委任状后转入国民自卫队当了一名掷弹兵。大革命爆发后迅速升迁。1792年9月15日,成为布歇斯-杜-罗尼志愿军第二营的中校营长。后转入意大利军团服役,参加了1793年9月7日-12月19日的土伦包围战,在12月17日的强攻中,受了重伤,但达成了攻占关键性的小直布罗陀要塞的目标,并因此受到拿破仑的青睐。12月20日,即因为战功提升为临时准将。1794-1795年在东比利牛斯军团服役,后再次转入意大利军团(军团司令拿破仑),并参加了迭戈(1796.4.14-15)、勃尔赫托(5.30)、洛纳托(8.2-5)、罗维里多(9.4)、圣吉尔吉(9.15)等一系列战斗,在最后一次战斗中负伤,因为战功提升为临时少将。伤愈后又参加了里沃利(17.1.14)、拉法沃利(1.16)、安科纳(2.9)等战斗,作战中表现不俗,尤其在拉法沃利之战中,他指挥的部队博得了"无畏军"的称号,勇敢的士兵用猛扑奥地利军队的防线,击溃了所有企图抵抗他们的敌人,这场在山地进行的歼灭战很快就结束了,仅俘虏就有6000人之多。3月10日,获正式少将军衔,并提升为师长。

在拿破仑远征埃及期间,维克多仍在意大利军团服役。但由苏沃洛夫元帅率领的俄奥联军攻势凌厉,不管法军表现得多么勇敢,也抵挡不住联军的攻击,维克多也在特雷比亚(1799.6.17-19)的战斗中负了伤。1800年3月,当拿破仑组建预备军团时,维克多担任其中一个军(15000人)的军长,并随第一执政翻越阿尔卑斯山,攻占伦巴第的首府米兰。奥地利军统帅梅拉斯立即命令奥特将军抢占伏赫拉,以确保波河渡口。6月9日清晨,奥特的部队(18000人)在芒泰贝洛与拉纳军(8000人)遭遇,展开激战。跟在拉纳后面的维克多闻讯,立即率领身边的沙门巴克师(6000人)投入战斗,与拉纳一起奋战9个多小时,终将奥军歼灭。6月4日,维克多和他的军参加了决定性的马伦哥会战,他在起初失利和随后的反攻中都表现得十分勇敢。停战协议签订后,维克多离开意大利军团,出任法国驻尼德兰(今荷兰)占领军总司令。1803年,被任命为北美路易斯安那殖民地的上将总督,但他还没有来得及上任,殖民地就被卖给了美国。1805年任法兰西帝国驻丹麦大使。对第四次反法联盟战争的普鲁士战役期间,被任命为第五军参谋长,在拉纳元帅属下,参加了在萨尔菲尔德(1805.10.10)、耶拿(10.14)、西班多(10.25)、普乌图斯克(12.26)进行的战斗。1807年1月任第十军军长,但却在斯德丁附近遭到哥萨克骑兵的突然袭击而被俘。在艾劳会战(2.7-8)后经交换战俘而获释。6月5日,维克多接替负伤的贝尔纳多特元帅任第一军军长,经历了海尔斯堡(6.10)的苦战后,在弗里德兰会战(6.14)中表现出色,圆满完成了协助第六军正面突破俄军防线的任务。7月13日,被授予帝国元帅称号,并出任普鲁士及柏林总督,时年41岁。

1808年9月,刚刚被封为贝卢诺公爵的维克多作为第一军(29000人)的军长随皇帝远征西班牙。11月9日,第一军在埃斯皮诺萨对布莱克将军的西班牙左翼军团发动猛烈攻击,西班牙军大败而逃,损失近5000人。11月30日,突破了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最后屏障--高达1500英尺的索莫谢拉山脉隘口。12月2日,攻占马德里。1809年,西班牙司令英范塔多公爵在马德里东南集中了21000人,突袭首都,但却在1月13日在乌克列斯遭到维克多重创,公爵也因此被撤职。3月28日,维克多所率领的18000名法军与库埃斯塔将军的西班牙军在西葡边境的梅德林发生遭遇战。西军在人数上有相当大的优势,仅步兵就多出法军6000人,因此,西军首先发动进攻,法军进行顽强抵抗,并成功地保持了自己的队形;在激烈的防御战后,维克多转入反攻,一举将西军击溃,并造成了其万余人的伤亡。4月22日,英将威灵顿率2万余英军在葡萄牙登陆,并联合葡军打败了深入葡萄牙的苏尔特元帅,乘胜进入西班牙。法军连忙集中兵力,企图一举将英国人赶下海,但率先赶到的维克多欲抢头攻,不待其他法军赶到,便于7月27日傍晚向英军设防的塔拉韦腊阵地发起突然攻击,曾一度得手,但因夜色渐浓,未能扩大战果。28日晨,维克多再度发动猛攻,多次试图突破英军之左翼,但均未成功。英军佯做退却,用阵后的大炮猛轰蜂拥而来的法军,40分钟内即重创法军一个师,使其损失1300余人。下午2时30分,维克多孤注一掷,展开最猛烈的攻势,英军形势一度十分危急,经威灵顿投入预备队后,阵势始告稳定。29日凌晨,维克多乘英军不备,悄然撤走,战役宣告结束。此战英-西联军共55441人(其中英军20641人),法军只有2万人。在战斗中,法军共损失7400人,联军损失6500人(其中英军5600人);战斗中,法军表现出了高于对手的勇气和战斗素养,如果维克多能等待主力赶到(这样法军可达46000人)后再进攻的话,失败的很可能是联军一方。因此事后皇帝严厉地批评了维克多,指责他未经侦察,即对占据有利地形的敌人进攻,是"让士兵白白地送死"。英国也并不认为这是胜利,主战的首相、外交大臣、陆军大臣都因此战而被迫辞职,威灵顿也认识到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打败法军,所以在战役结束后主动撤回葡萄牙,静观待变。

1812年9月,维克多被召回法国,负责指挥由德意志人组成的第九军(32000人),随皇帝远征俄罗斯,驻守斯摩棱斯克。在从莫斯科撤退的那个残酷的冬天里,他担任后卫,在强渡别列津纳河时,指挥1万余残部独自留在左岸抵挡维特根斯坦的4万多俄军,打退了他们的多次冲锋。11月29日清晨,他率领最后3000人渡过了河,随即将桥焚毁。1813年3月12日,任第二军军长,参加德国战役。8月26日,赶到德累斯顿参加会战。27日,受命率领20000名突击队从奥军正面实施攻击,奥军在维克多的正面猛击和缪拉元帅骑兵的侧面冲杀下,很快溃散,12000人当了俘虏。10月9日-19日,在缪拉指挥下阻击莱比锡南面的联军波希米亚军团,表现杰出。在1814年法国战役期间,率领12000名残部在斯特拉斯堡抵挡联军施瓦岑堡军团(20万人),以异常英勇的精神参加了布里埃纳(1.29)、拉罗特埃尔(2.1)的血战。由于在蒙特里桥争夺战(2.17)中失利被解职,但又立即被任命为近卫军的两个师的指挥官,直至在克朗的苦战(3.7)中受重伤为止。他没有参加百日王朝,因此被路易十八封为法国贵族、卫队司令。1815年12月,他在审讯内伊元帅的法庭上投票赞成处决内伊。1816年,任第十六军区司令。1821年任陆军大臣兼第十六、第十七、第十九军区司令。后陆续担任大臣、国会议员、军事委员会等职。1830年革命后退休。1841年3月1日病逝于巴黎,享年77岁。

维克多是一位精力充沛、勇敢善战的指挥员和卓越的战术家,还是一位纪律严明颇有才华的管理者。他自始至终没有背叛过拿破仑,只是出于厌战他拒绝了百日王朝的邀请。

附录:

拿破仑晋封元帅时间一览表

1804年5月19日晋封元帅(18位)

奥热罗 Pierre Augereau [1757-1816 卡斯奇里恩公爵]

贝尔纳多特Jean-Baptiste Bernadotte [1763-1844 蓬特-科沃亲王]

贝尔蒂埃 Louis Berthier 1753-1815 [纳夏泰尔和瓦格拉姆亲王]

贝西埃 Jean-Baptiste Bessieres [1768-1813 伊斯的利亚公爵]

布律纳 Guillaume Brune [1763-1815]

达武 Louis Dout [1770-1823 奥尔施泰特公爵,埃克米尔亲王]

儒尔当 Jean-Baptiste Jourdan [1762-1833 伯爵]

拉纳 Jean Lannes [1769-1809 芒泰贝洛公爵]

马塞纳 Andre Massena [1758-1817 科沃里公爵,埃斯林亲王]

蒙塞 Bon Adrien Moncey [1754-1842 孔内利阿诺公爵]

莫蒂埃 Eduoard Mortier [1768-1835 特雷维佐公爵]

缪拉 Joachim Murat [1767-1815 贝格大公,后封为那不勒斯国王]

内伊 Michel Ney [1769-1815 埃尔欣根公爵,莫斯科亲王]

苏尔特 Nicolas Soult [1769-1851 达尔马提亚公爵]

荣誉元帅

克勒曼 Francois Kellerman [1735-1820 瓦尔米公爵]

塞吕里耶 Jean-Mathieu Serurier [1742-1819 伯爵]

佩里尼翁 Dominique Perignon [1754-1818 伯爵]

勒费弗尔 Francois Lefebvre [1755-1820 但泽公爵]

1807年7月13日晋封元帅(1位)

维克多 Claude Victor [1764-1841 贝卢诺公爵]

1809年7月12日晋封元帅(3位)

麦克唐纳 Jacques MacDonald [1765-1840 塔朗托公爵]

马尔蒙 Auguste Marmont [1774-1852 勒佐公爵]

乌迪诺 Nicolas Oudinot [1767-1847 拉克萨公爵]

1811年7月8日晋封元帅(1位)

絮歇 Louis-Gabriel Suchet [1770-1826 阿尔布费拉公爵]

1812年8月7日晋封元帅(1位)

圣西尔Gouvion St Cyr [1764-1830 侯爵]

1813年10月16日晋封元帅(1位)

波尼亚托夫斯基 Josef Poniatowski [1763-1813 波兰亲王]

1815年4月15日晋封元帅(1位)

格鲁希 Emmanuel Grouchy [1766-1847 世袭侯爵]

拿破仑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

1796~1815年拿破仑发动的战争拿破仑战争,自1796年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意大利军司令开始,到1815年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结束,历时近二十年。在二十年征战生涯中,拿破仑亲自指挥过约60次战役。拿破仑战争初期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后期也有反抗民族压迫的因素,也兼有明显的侵略性质。拿破仑战争,无论在军事史上,还是在欧洲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拿破仑?波拿巴特,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地中海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在收复土伦的战斗中拿破仑崭露头角,1794年1月14日,他被任为少将炮兵旅长,为其一生军事生涯奠定了重要基础。

1793年春,英、奥、普、荷、西和意大利的一些小国萨丁尼亚等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军,联合进攻法国。战至1794年初,法国基本抵抗住了联军的进攻,并将战争推至法国境外,迫使普、西、荷兰退出反法联盟。1795年,英、俄、奥三国战略企图分歧,难以确定统一的对法军事方针和行动,因而使战争进展缓慢。拿破仑1796年3月2日,受命为法国意大利军司令,年仅27岁,开始了他独当一面的战役指挥。这也是他一生征战的开始。

拿破仑率3万余人,翻越了阿尔卑斯山沿海山脉的有名“天险”,对奥萨联军实行中间突破,在蒙特诺特、洛迪、卡斯特莱奥内、阿科莱、里沃利等会战中,接连获胜,迫使奥地利于17年10月签订《坎波福米奥和约》,从而促使第一次反法联盟彻底瓦解。在一年多意大利之战中,法军共俘敌15万名,缴获军旗170面,大炮550门,野战炮600门,并获舰船51艘等。从奥地利手中夺取了不少地区,统治了北意大利,并使“自由、平等”的口号和制度在意大利半岛流行起来。意大利之战,拿破仑在军事上有许多成功之处,如:打破了畏惧山地战的传统思想,他指挥部队敢于翻越人迹罕至的“天险”,收到了出奇之效,同时发展了山地战经验;能正确处理攻城和野战的关系,法军曾围攻曼图亚要塞达7个月之久,但没有强攻硬打,而把重点放在打击奥国援军,在野战中予以歼灭;培养了部队顽强的战斗精神,使其能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赢得战争。这些,恩格斯针对拿破仑军队突破阿尔卑斯山情况说:“从拿破仑在1796年进行第一次阿尔卑斯战局和他在17年越过朱利恩阿尔卑斯山脉向维也纳进军直到1801年为止,整个战争历史证明:阿尔卑斯山的山岭和深谷已再不能使现代军队望而生畏了。”

1798年5月,拿破仑率法军远征埃及。同年12月,英国联合俄、奥、葡萄牙、那不勒斯和土耳其等国,结成第二次反法联盟,企图推翻法国督,夺回被法国占去的领土。1799年10月,拿破仑从埃及回国,11月9日发动,成立以他为第一执政的新。1800年5月,拿破仑率军攻入意大利,6月14日进行马伦戈会战,大败奥军。12月,法军又在霍恩林登击败奥军。1801年1月,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第二次反法联盟随之解体。

1805年4~8月,英、俄、奥、瑞典和西西里王国等结成第三次反法联盟,预期用50万联军打败法国。拿破仑率法军大败俄奥联军。法奥签订《普雷斯堡和约》,俄军撤离奥地利,第三次反法联盟失败。

1806年9月,英、俄、普、萨克森和瑞典等国结成第四次反法联盟,企图将法军从其侵占的地区逐出。10月14日,法军与普萨联军在耶拿和奥尔施泰特及与俄在埃劳、弗里德兰会战,法军均获胜利,第四次反法联盟随即崩溃。

1807年11月,法军入侵葡萄牙;翌年3~4月,法军抢占西班牙的战略要地,并占领马德里。1809年1月,英国和奥地利结成第五次反法联盟。4月中、下旬,法军5战5胜,击退进到巴伐利亚境内的奥军;5月13日再占维也纳。同年10月14日,法奥签订《申布伦和约》,第五次反法联盟自行解体。

1812年6月,拿破仑率大军60多万人入侵俄国。战争初期,俄军被迫后撤。8月17日进行斯摩棱斯克会战后,俄军继续后退。9月14日法军进入莫斯科。俄军于10月18日开始反攻;翌日,法军撤出莫斯科,尔后节节败退,到12月,几乎全军覆灭。拿破仑的侵俄战争,以丧失50多万人的惨败告终。

1813年2月,俄普结盟。3月,普鲁士对法宣战。随后,俄、英、普、西、葡和瑞典等国,结成第六次反法联盟(奥地利于8月加入)。随后进行了一系列会战,拿破仑多处转战,接连获得小胜,但是挡不住联军的多路逼进。3月30日,巴黎守军投降。4月6日,拿破仑被迫退位,并被放逐到厄尔巴岛。1815年3月1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秘密逃回法国,20日进入巴黎,重新掌握(史称“百日”王朝)。出席维也纳会议的俄、英、普、奥、瑞典等国代表,当即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决定出兵70万,分5路进攻法国。6月,拿破仑率法军主动出击,16日进行利尼会战,普军失利后退,18日进行滑铁卢会战,英军在普军配合下彻底击败法军。拿破仑逃回巴黎,22日再次退位,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直至去世。

拿破仑戎马一生,亲自指挥过的战役约计60次,比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指挥的战役总和还要多。被称为一代“军事巨人”。博罗季诺、莱比锡、滑铁卢之战等,在战争史上都有较高的地位。约20年的拿破仑战争,前期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后期也有反抗民族压迫的因素,但战争已具有明显的侵略性质。带有掠夺别的民族和兼并别国领土的目的,给欧洲和法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恩格斯曾经指出:“拿破仑的不朽的功绩就在于:他发现了在战争和战略上惟一正确使用广大的武装群众的方法,而这样广大的武装群众之出现只是由于革命才成为可能。”拿破仑“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拔将帅,平时注重教育训练,积极改善装备,特别注重发展炮、骑兵。在世界军事史上,从拿破仑开始才将炮兵正式定为一个兵种,并得到非常成功的运用,对世界炮兵发展起了重大推进作用。这些对资产阶级军队建设及其作战理论发展都曾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拿破仑在战争指导上,善于集中兵力,敢于以少击多,力求以一两次总决战决定战争的结局;远距离机动迂回,乘敌不意,出奇制胜;以积极进攻作为主要的作战类型,审时度势,灵活用兵;对作战指挥有过许多创新,包括在世界上最早组建参谋部等。这些把资产阶级作战思想发展到了一个顶峰,引起了西方军事界的广泛关注。后来西方许多国家所进行的战争,都曾受到拿破仑战争思想的影响。

的超级欧洲铁路轨距宽达4米

的超级欧洲铁路轨距宽达4米

 这是在1942年5月提出的构想。他认为各国通用的史蒂芬森轨距,也就是1435毫米(4英尺8又1/2英寸)的标准轨距,在1940年代的技术需求和技术条件下已经过时了。他设想在未来的欧洲兴建?超级铁路?系统,轨距宽达4米,用来运送军队和前往东方的德国移民。

 第三帝国的装备和部部长、弗里茨?托特负责提出?超级铁路?的具体方案。他认为4米的轨距超出了实际需要,把轨距缩减为3米。路基将用创新性的无砟轨道(ballastless?track),也就是用混凝土、沥青混合料整体代替散粒碎石铺成的路基?德国人提出的这个概念直到30年后才由旧金山轻轨系统(BART)首次实现,1980年代才被德国首度用在高铁建设上。?超级铁路?的路基将在工厂里预制,外观类似于两道平行的?水泥墙?,把它埋入土中,然后在两道?墙?上面铺上水泥盖板,在上面铺设铁轨。在俄罗斯地区,为了避免积雪,路基将比地面高出2到3米。这种技术的好处一是维护简便,二是路轨平台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当作军用公路使用。

 直到1945年第三帝国灭亡为止,有大约100名官员和80名工程师始终负责?超级铁路?的研发工作。机车车辆和相关的配套铁路技术由克虏伯、亨舍尔、博尔西施(Borsig)、克劳斯?马菲(Krauss?Maffei)、布朗?博韦利(BBC,Brown, Boveri & Cie。)等大公司开发,有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机车等多种设计方案,长度从28。2米(12轴,驱动轴式3'Fo3')直至128米(52轴,驱动轴式为2'Fo'Fo'2 ' 5 5 T5 T5 2' Fo' Fo'2 ')不等,牵引功率为2。4万马力至4万马力。

 (3'Fo3'这种符号是国际铁路联盟为机车、动车、有轨电车等轨道车辆制订的分类方法,3代表3根无动力车轴,?代表车轴置于转向架上,F代表六根连续排列的驱动轴,o代表两根以上连续排列的动轴均独立驱动。 表示机车用重联设计)

 ?超级铁路?的每节车厢长42米,宽6米、高7米,铁路限界(车体横断面的最大宽度)为8米。全列车牵引8节车厢,长度超过500米。内设有餐馆、、游泳池、美发店、,可搭载2000到4000名乘客。客车的运营最高时速可达250公里,货车时速为100公里,每列货车可以运载1万吨以上的货物,甚至可以将军舰从波罗的海运到地中海和黑海。

 这个超级铁路网以?世界首都日耳曼尼亚?(Welthauptstadt Germania,即柏林)为中心,以放射状连接汉堡、巴黎、马德里、罗马、布达佩斯、伊斯坦布尔、基辅、莫斯科等欧洲主要城市,并且在将来还要通往布雷斯特、喀山、巴库等地,甚至有可能延伸到印度和海参崴。首批开工的将有四条路线:

 东?西铁路:巴黎?圣康坦?列日?亚琛?比勒菲尔德?汉诺威?日耳曼尼亚(柏林)南站?科特布斯?布雷斯劳?卡托维茨?克拉科夫?利沃夫?基辅?波尔塔瓦?尤索夫卡(斯大林诺,今顿涅茨克)?罗斯托夫。将来预计东段从罗斯托夫延长至巴库,并通往伊朗和印度,西端从巴黎延伸至布列斯特,此外还将从布雷斯劳铺设通往华沙、柯尼斯堡、里加、明斯克、莫斯科、喀山和列宁格勒的支线,从基辅铺设通往敖德萨、哈尔科夫、察里津(斯大林格勒)的支线

 北方?东南铁路:汉堡?维滕贝格?日耳曼尼亚?莱比锡?哥达?班贝格?纽伦堡?慕尼黑?西姆巴赫?林茨?维也纳?普雷斯堡(布拉迪斯拉发)?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瓦尔纳?伊斯坦布尔。北端将延伸至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和斯德哥尔摩,南端延伸至叙利亚和埃及

 北?南铁路:日耳曼尼亚?德累斯顿?奥西施?布拉格 ?伊格劳(伊赫拉瓦)?兹奈姆?维也纳?的里雅斯特??博洛尼亚?佛罗伦萨?罗马。将来延伸至塔兰托、墨西拿。另一条南北线路从阿尔萨斯的米卢斯(Mulhausen)经第戎、里昂、马赛、巴塞罗那至马德里,并延伸至里斯本和直布罗陀

 东?西Ⅱ铁路 :慕尼黑?奥格斯堡?斯图加特?卡尔斯鲁厄?斯特拉斯堡?默兹?兰斯?巴黎,东端将来延伸至莫斯科

?

 和?超级铁路?配套的?日耳曼尼亚火车站?是和阿尔伯特?施佩尔设计的?大日耳曼尼亚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未来柏林南?北轴心?胜利大道?的最南端,由旧的柏林?安哈尔特车站改造而来。车站为钢架结构,覆以铜盖板,镶着大玻璃,可以内部。火车站分为上下四层,由自动扶梯和电梯相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